|返回首页 | 大会特别演讲 | 大会专题讲座 | 大会自由发言 | 大会展板展示 | 大会综合信息 | 眼科厂商名录
|您的位置>>大会专题讲座>>眼底病>>眼球肿瘤的CT和MRI检查及其临床价值[转载] 发送给好友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阅读:1346次 关键词:肿瘤

 
   [作者]: maojin [单位或文章来源]: 王振常 鲜军舫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放射科 [加入时间]:2002/8/24
  眼球肿瘤的CT和MRI检查及其临床价值   
打印文档
  文字 背景 字号 保存设置   人气指数:1346   



一、 素膜黑色素瘤:CT表现为高密度肿块,MRI均显示为短T1短T2信号,增强后轻至中度强化,11例肿瘤信号不均匀,内有片状长T1长T2信号;12例肿瘤呈蘑菇形,14例呈半圆形或椭圆形;15例肿瘤伴有视网膜脱离,2例侵犯眼球外表现为眼球外眶内不规则肿块呈长T1长T2信号。
二、视网膜母细胞瘤:22例年龄为4个月~3岁,5例为3岁~5岁,1例为6岁;26例表现为有钙化的肿块,钙化呈肿块状、片状或点状,2例表现为没有钙化的肿块,28例中4例为双侧视网膜母细胞瘤,其中1例为三侧性视网膜母细胞瘤,表现为双侧眼球视网膜母细胞瘤和鞍旁视网膜母细胞瘤;11例眼内期眼球大小正常,7例青光眼期表现为眼球增大,10例眼外期表现为肿块累及眼球外,其中6例侵犯视神经表现为视神经增粗(1例并侵犯颅内)。
三、 络膜骨瘤:表现为眼球壁高密度扁平性肿块。
四、 移瘤:表现为椭圆形肿块,与脑灰质信号相比,呈略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中度强化。
五、脉络膜血管瘤:肿块呈梭形,呈长T1长T2信号,T2WI肿瘤信号略高于眼球内房水的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3例伴有视网膜脱离。
CT和MRI检查方法
CT检查采用薄层,层厚、层距2mm,靶扫描, FOV较小(16~18cm),横断面、直接冠状面联合运用,可提高显示小钙化的准确率。 MRI检查:薄层、层厚3~4 mm、层距0~0.5 mm,横断面、冠状面和斜矢状面同时扫描;包括T1WI、T2WI、使用脂肪抑制技术的扫描序列、联合使用脂肪抑制技术和Gd-DTPA增强后的T1WI等。与CT造影剂相比,MRI造影剂——Gd-DTPA在病变内停留时间较长,达40~60分钟,而且,MRI增强效果敏感,只要有一点造影剂存在就能显示,因此,MRI增强扫描较CT优越。



  • 上篇文章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
  • 下篇文章眼内肿瘤的超声诊断和鉴别
  • 文章搜索:

    第八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眼底病热点文章 □- 相关文章
    1. He S, YX Chen, Jin M... [阅读:7128]
    2. 黄斑前膜 [阅读:5508]
    3. 光动力疗法及其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阅读:4428]
    4.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分型 [阅读:4243]
    5. 黄斑部视网膜前膜发病机理 [阅读:3903]
    葡萄膜黑色素瘤的治疗
    眼内肿瘤的超声诊断和鉴别
    眼球肿瘤的CT和MRI检查及其临床价值
    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治疗
    放射敷贴治疗眼内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