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大会特别演讲 | 大会专题讲座 | 大会自由发言 | 大会展板展示 | 大会综合信息 | 眼科厂商名录
|您的位置>>大会专题讲座>>眼底病>>mfERG对黄斑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的作用[转载] 发送给好友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阅读:1822次 关键词:黄斑

 
   [作者]: maojin [单位或文章来源]: 吴德正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加入时间]:2002/8/24
  mfERG对黄斑疾病的诊断和疗效判定的作用   
打印文档
  文字 背景 字号 保存设置   人气指数:1822   



多焦(多刺激野)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 mfERG)是应用m系列(一种伪随机系列)输入信号,同时分别刺激视网膜多个不同部位,应用互相关函数,把对应于各部位的波形分离提取出来,通过地形图直观地显示对应于视网膜各部位的反应幅度,从而反映各部位的视功能,为黄斑疾病的诊断、治疗随访及预后估计提供有效的客观依据。
在非遗传性黄斑疾病,如黄斑裂孔、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病变,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病变,黄斑区视网膜前膜,黄斑玻璃体视网牵引综合症等mfERG主要显示于0环和1环P1波反应密度降低,随治疗后P1波反应密度逐渐恢复,恢复的程度与视力呈正相关。
对老年黄斑变性渗出型,mfERG受到的影响较严重,病变区可从0环至1环或2环,甚至达到3、4环,其P1波反应密度降低和/或潜伏期延迟,经PDT治疗可保持mfERG不变或有所改善。
在遗传性黄斑疾病,如stargardt病、青年型视网膜劈裂等,病变区域可超过眼底所见,从0环至6环,显示P1波反应密度降低或反应平坦,P1波潜伏期延迟。



  • 上篇文章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分型
  • 下篇文章黄斑囊样水肿
  • 文章搜索:

    第八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眼底病热点文章 □- 相关文章
    1. He S, YX Chen, Jin M... [阅读:7128]
    2. 黄斑前膜 [阅读:5508]
    3. 光动力疗法及其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阅读:4428]
    4.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分型 [阅读:4243]
    5. 黄斑部视网膜前膜发病机理 [阅读:3903]
    黄斑部视网膜前膜发病机理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治疗
    黄斑下新生血管膜的手术治疗
    黄斑前膜
    黄斑囊样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