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视觉主要受视网膜/视觉神经系统和眼球光学系统的影响,视觉的极限亦受其限制。准分子屈光手术是通过改变眼球的光学系统从而达到视觉提高的目的,视觉光学的临床应用对屈光手术问题的解决产生很大影响。传统的准分子激光系统主要是改变球性离焦和轴性离焦,新一代的激光系统已经考虑到眼球除球性和轴性像差之外的各种像差对视觉的影响。
从回顾性资料分析,术后高对比度的视敏度基本相同于正常检测标准,但综合视觉质量明显受到影响,主要表现为:1)眩光增加;2)驾车问题增多;3)增加视觉工作时的焦虑感;4)轻度雾视感;5)术后残余度数光学矫正不理想;(6)由双眼视问题引起的不适等。视觉质量问题的出现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眼球总高阶像差的增加;2)泪膜的改变;3)个体瞳孔变化特性;4)角膜术后生理病理的细微变化;5)双眼不平衡,等。
视觉质量的评价主要为心理物理测试,主要分为三部分:1)视敏度(visual acuity);2)对比敏感度视力(contrast sensitivity);3)眩光测试;4)双眼视测试和评价。视敏度视视觉系统空间分辨能力的检测标准,体现了人眼光学和神经系统的分辨极限。对比敏感度视觉更接近自然视觉,其测量结果可以评价个体在实际视觉工作的状况,如驾车等。眩光根据严重程度不同分为:a)light adaptation glare; b)discomfort glare; c)disability glare. 照明系统、角膜光学问题、晶状体光学问题都是产生眩光的来源,角膜屈光手术所产生的角膜光学变化或眼球像差问题主要产生discomfort glare,但瞳孔和切削直径的关系问题就可能在特定的环境产生disability glare.
患者个体的主观感知也在很多视觉质量研究文献中作为视觉质量评价的重要部分,称为RSVP (Refractive status and visual profile),将与视觉有关的精神状态、生理功能、光学变化感知、驾车、眩光感知等分类进行综合评分,直接将生活质量与视觉质量进行联系。
人类的视觉系统是最复杂、最细微、最敏感的像质加工系统。眼球任何部位的细微改变均对像质的形成和质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人眼的视觉世界并直接影响人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