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大会特别演讲 | 大会专题讲座 | 大会自由发言 | 大会展板展示 | 大会综合信息 | 眼科厂商名录
|您的位置>>大会专题讲座>>眼底病>>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治疗[转载] 发送给好友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阅读:1879次 关键词:黄斑

 
   [作者]: maojin [单位或文章来源]: 唐仕波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加入时间]:2002/8/24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治疗   
打印文档
  文字 背景 字号 保存设置   人气指数:1879   


目的:探讨对特发性黄斑裂孔进行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前瞻性对41例(41眼)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 IMH)进行手术治疗,共分为2组,A组:单纯玻璃体切除组(19眼);B组: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组(22眼)。A组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气/液交换及C3F8气体眼内填充术。B组患者术中还作了黄斑区内界膜的剥除。所有患者术后保持面朝下体位10~14天。同时研究内界膜的组织及免疫组化成份,探讨IMH的发展机理。结果:41眼中,黄斑裂孔完全闭合有37例,OCT检查黄斑裂孔已消失(总闭合率为90.2%),其中A组未剥除内界膜组的患者中15例黄斑裂孔闭合(15/19,闭合率78.9%)视力有所提高,4例裂孔未闭,OCT仍见黄斑裂孔,视力无提高或降低。B组剥除内界膜组的患者经OCT检查证实黄斑裂孔已完全闭合(22/22,闭合率100%),视力明显提高。统计学分析2组裂孔闭合率差异有显著性,视力改变差异有无著性,但视力提高2行以上的差异有显著性,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显示ILM为均质的Ⅳ型胶原,其表面多伴有各种细胞成分,包括纤维细胞及肌样纤维细胞,富含微丝及肌动蛋白。讨论:ILM对IMH的发展及扩大有促进作用。玻璃体手术是治疗黄斑裂孔的有效方法,而内界膜的剥除有利于术后黄斑裂孔的闭合,促进其解剖结构的愈合。



  • 上篇文章黄斑下新生血管膜的手术治疗
  • 下篇文章The role of novel growth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 文章搜索:

    第八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眼底病热点文章 □- 相关文章
    1. He S, YX Chen, Jin M... [阅读:7128]
    2. 黄斑前膜 [阅读:5507]
    3. 光动力疗法及其在眼科的临床应用 [阅读:4428]
    4.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分型 [阅读:4242]
    5. 黄斑部视网膜前膜发病机理 [阅读:3902]
    黄斑部视网膜前膜发病机理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治疗
    黄斑下新生血管膜的手术治疗
    黄斑前膜
    黄斑囊样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