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背景 自从发现感觉系统能被电刺激激活以来,由电刺激产生视觉信号似乎成为可能。人们尝试在视路的各种不同阶段通过电刺激将外部的视觉信息与视觉系统结合起来,为失明患者带来光明。然而以往的各种电刺激方式都需要较复杂的外部设备,通常包括一部安装在头部的摄象机。近年来美国和德国的科学家正在尝试在视网膜下植入视觉假体的新方法,尤以美国报道的人造硅视网膜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设备和方法 用于植入视网膜下的人造硅视网膜,由于采用微光电二极管阵列,能在2毫米直径、25微米厚的硅片上容纳5000个带有独立刺激电极的微光电二极管。该装置不需要附带电源及导线,能直接将进入眼内图象的光能转化为电刺激,作用于有功能的视网膜细胞。因此人造的光电信号可通过局部视网膜细胞的处理、由视神经到达脑部,传递视觉信息。手术操作由玻璃体切除术、视网膜切开,及人造硅视网膜植入三部分组成。3、实验研究 通过对各种实验动物进行视网膜电刺激,探讨电刺激的域值及损伤。一些短时间的观察研究证实了植入物的安全性、组织相容性、可行性及效力。4、临床研究 在对十名视网膜变性患者进行人造硅视网膜植入的研究中,未见排斥反应、感染、炎症、侵蚀、视网膜脱离。受试患者均反映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5、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人造视网膜在耐久性、长期使用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植入手术的适宜性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