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胚胎干细胞在视网膜变性鼠视网膜下腔中的诱导分化情况,为ESC在视网膜变性性疾病的治疗提供应用依据。
方法:将ESC自液氮中复苏、培养,传1代后进行拟胚体培养。移植入眼内的拟胚体分为三部分:消化成单细胞、不经消化、继续用视网膜细胞上清液诱导一周,均注入2周龄、1月龄和3月龄rd鼠视网膜下腔,注射后1周、3周、2月处死小鼠,对移植眼进行病理常规切片、电镜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
结果:(1)拟胚体消化成单细胞:不同龄Rd鼠在注射胚胎干细胞后改变基本一致。1周时,可见到注射部位视网膜层水肿增厚。3周和2个月时,移植眼内出现畸胎瘤,发生比例为34.8%,其余眼球注射部位仅见瘢痕组织或眼球萎缩。(2)拟胚体未经过消化:与消化成单细胞后移植不同的是发生肿瘤样物的时间明显缩短,肿瘤样物发生的比例也大为提高,为71.4%。(3)拟胚体继续使用视网膜细
胞上清液诱导:在眼球内未见到肿瘤样物生长。电镜发现增殖的细胞核异型性明显,具肿瘤细胞特征。免疫组化显示:畸胎瘤部分区域MAP-2强阳性反应,为成熟的神经组织;有团状或集落状细胞GFAP强阳性反应,为胶质细胞;个别细胞Nestin阳性反应,为神经前提细胞。三组均未见到外核层细胞甚至其他层细胞停止凋亡或Rd鼠变性变薄的视网膜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
结论:胚胎干细胞移植入视网膜变性鼠视网膜下腔,不能使视网膜变性停止和取代变性的视网膜组织使视网膜恢复正常结构,部分鼠眼出现畸胎瘤,但拟胚体消化后肿瘤发生率减低,经进一步诱导后再移植入视网膜下腔未发现肿瘤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