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微脉冲超声乳化(超乳)技术将普通超乳的模拟脉冲转变为数字脉冲,从而实现“冷超声”,不仅减少术中热量的产生,还提高了跟踪核碎片的能力,提高超乳效能,减少角膜损伤。为观察数字微脉冲技术的临床效果,我们对比了该技术和普通超乳技术的术后效果。
材料与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1人(116眼)随机分为2组:A组63人(71眼),应用微脉冲技术进行超乳手术;B组38人(45眼),行普通超乳手术,两组手术步骤完全相同。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边形细胞比率并计算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中记录等效超乳时间(equivalent phaco time, EPT),各组内角膜内皮参数进行手术前后配对t检验,对两组间的能量及内皮参数进行成组t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果:1. 两组EPT均值分别为A组2.89秒,B组16.37秒(P<0.05),冷超声组应用的能量明显少于普通超乳组。2. A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392.3±334.5/mm2和2236.9±280.2/mm2,平均减少155.4/mm2,角膜内皮丢失率为6.0%(P<0.05),低于文献报导;B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378.6±373.1/mm2和2143.4±351.4/mm2,平均减少235.2/mm2,角膜内皮丢失率为9.6%(P<0.05)接近文献报导。两组间内皮细胞丢失率进行成组t检验,A组内皮丢失率低(P<0.05),说明两种技术均可造成角膜损害,但冷超声组损害更小。3. A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比率分别为56.0±7.5%和54.8±7.2%,P>0.05;B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比率分别为54.6±5.9%和52.4±8.2% ,P>0.05。说明手术前后,内皮细胞形态均无明显改变,不再进行成组t检验。
结论:1. 娴熟的手术技术是减少眼内损害的重要原因;2. 与普通超乳技术相比,冷超声技术对眼部组织尤其是角膜的损伤更少;3. 冷超声技术对核碎片强大的跟踪能力提高了超乳效能,减少超乳时间;4. 应用冷超声技术将减少术中并发症,优势更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