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会议投稿查询 | 综合信息报道 | 在线注册查询
|您的位置>>会议投稿查询>>白内障(投)>>数字微脉冲技术与普通超声乳化手术效果的对比研究[基础研究] 发送给好友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阅读:511次 关键词:数字微脉冲

 
   [作者]: 孙岩秀 [单位或文章来源]: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 北京大学眼科中心 100083 [加入时间]:2003/7/9 [稿件录用方式]: 第二会场发言203
  数字微脉冲技术与普通超声乳化手术效果的对比研究   
打印文档
  文字 背景 字号 保存设置   人气指数:511   


目的:微脉冲超声乳化(超乳)技术将普通超乳的模拟脉冲转变为数字脉冲,从而实现“冷超声”,不仅减少术中热量的产生,还提高了跟踪核碎片的能力,提高超乳效能,减少角膜损伤。为观察数字微脉冲技术的临床效果,我们对比了该技术和普通超乳技术的术后效果。

材料与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101人(116眼)随机分为2组:A组63人(71眼),应用微脉冲技术进行超乳手术;B组38人(45眼),行普通超乳手术,两组手术步骤完全相同。所有患者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检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边形细胞比率并计算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术中记录等效超乳时间(equivalent phaco time, EPT),各组内角膜内皮参数进行手术前后配对t检验,对两组间的能量及内皮参数进行成组t检验,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果:1. 两组EPT均值分别为A组2.89秒,B组16.37秒(P<0.05),冷超声组应用的能量明显少于普通超乳组。2. A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392.3±334.5/mm2和2236.9±280.2/mm2,平均减少155.4/mm2,角膜内皮丢失率为6.0%(P<0.05),低于文献报导;B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2378.6±373.1/mm2和2143.4±351.4/mm2,平均减少235.2/mm2,角膜内皮丢失率为9.6%(P<0.05)接近文献报导。两组间内皮细胞丢失率进行成组t检验,A组内皮丢失率低(P<0.05),说明两种技术均可造成角膜损害,但冷超声组损害更小。3. A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比率分别为56.0±7.5%和54.8±7.2%,P>0.05;B组手术前后角膜内皮六边形细胞比率分别为54.6±5.9%和52.4±8.2% ,P>0.05。说明手术前后,内皮细胞形态均无明显改变,不再进行成组t检验。

结论:1. 娴熟的手术技术是减少眼内损害的重要原因;2. 与普通超乳技术相比,冷超声技术对眼部组织尤其是角膜的损伤更少;3. 冷超声技术对核碎片强大的跟踪能力提高了超乳效能,减少超乳时间;4. 应用冷超声技术将减少术中并发症,优势更明显。



  • 上篇文章蛋白激酶C亚型在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中的表达变化
  • 下篇文章体外培养的人眼小梁细胞表达粘附分子CD44
  • 文章搜索:

    眼科专业学术会议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白内障(投)热点文章 □- 相关文章
    1. 注入式植入可折叠人工晶体手术分析 [阅读:14319]
    2. Marfan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的手术治疗 [阅读:4617]
    3. 微切口双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初步报告(... [阅读:2814]
    4. Lotmar 视 力 仪 预 测 白 内... [阅读:2516]
    5. 白内障手术局部麻醉的严重并发症 [阅读:2507]
    数字微脉冲技术与普通超声乳化手术效果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