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儿童眼眶病组织病理学分布状态,探讨其鉴别诊断要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2002年间238例儿童(16岁以下)眼眶占位性病变的病理学资料、临床特征、影像学检查、治疗方法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按病理组织学诊断,良性病变185例(77.73%),其中脉管源性肿瘤64例(含静脉性血管瘤20例,血管淋巴管瘤18例,海绵状血管瘤11例,淋巴管瘤7例,毛细血管瘤4例,混合性血管瘤2例,血管外皮瘤1例,骨内血管瘤1例),皮样囊肿47例,神经胶质瘤13例,神经鞘瘤13例,异物肉芽肿7例,嗜酸性肉芽肿5例,血肿5例,表皮样囊肿5例,血管畸形4例,脑膜瘤3例,粘液瘤3例,炎性假瘤3例,泪腺混合瘤2例,皮脂腺囊肿2例,副神经节瘤2例,植入性囊肿,动脉瘤样骨囊肿、神经纤维瘤、结节病、骨瘤、骨化纤维瘤、寄生虫囊肿各1例。恶性病变53例(22.27%),其中横纹肌肉瘤28例,视网膜母细胞瘤眶内扩散9例,恶性淋巴瘤4例,神经母细胞瘤4例,绿色瘤3例,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恶性神经鞘瘤、腺样囊性癌、鳞癌、纤维肉瘤各1例。术前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符合率74%。临床依据影像学检查就近选择手术入路,恶性肿瘤选择眶内容剜除术或结合全身化疗或放疗。随访6月至8年,复发14例,主要是皮样囊肿、横纹肌肉瘤、静脉性血管瘤。术后并发症多与手术野暴露不充分有关。结论:与国内既往报告不同,儿童眼眶病中最常见的是脉管源肿瘤和皮样囊肿;恶性肿瘤主要是横纹肌肉瘤,但近年明显减少。特别注意患儿有无外伤史,并进行全身与血液学检查可有效避免误诊。儿童眼眶手术操作空间有限,为避免并发症,应设计专用手术器械,争取直视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