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超乳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治疗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的手术技巧、可行性及其优缺点
方法:对5例5眼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实施超乳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其中男4例,女1例;左眼3例,右眼2例;年龄40岁至51岁;术前视力光感至0.04;晶体脱位小于90度2例,90度至180度3例;晶体脱位均为后脱位;晶体核硬度2度2例,三度2例,四度1例;对以上患者均采用角膜缘透明切口,先进行环形撕囊,然后水分离,在劈核器的配合下充分游离晶体核,4例直接超乳吸出晶体核及皮质,1例四级核先用囊膜剪将核切成四小块后再用超声将各小块粉粹吸出;切除前房内的玻璃体,在囊袋内装入人工晶体,对晶体脱位小于90度者使人工晶体攀位置与脱位方向一致,对晶体脱位介于90度至180度者使人工晶体攀位置与脱位方向垂直,即人工晶体攀的一端位于脱位的正中;最后完全切除逸出到前房的玻璃体,吸出脱位方位剩余的晶体皮质及前房内的粘弹剂。
结果:术后角膜水肿较重者2例;前房反应重1例;术后一个月矫正视力0.06者1例,0.1至0.5者2例,0.5至1.0者2例,4例人工晶体位正,1例人工晶体稍偏位。暂时性高眼压2例。
结论:对晶体半脱位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吸出联合前段玻璃体切割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病人视力恢复较好,并发症少且易控制,人工晶体移位较少,但还需掌握晶体脱位的程度,术中尽量减少对晶体悬韧带的牵拉,避免晶体脱位范围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