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应用新型光敏剂苯并卟啉衍生物(benzoporphyrin derivative, BPD)介导的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抑制兔滤过术后术区纤维化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制作新西兰大白兔滤过手术模型,PDT组术前3小时术区结膜下分别注射BPD2.5µg及5µg两种剂量,术后滤过区局部进行波长为689nm的半导体激光照射,功率密度600mw/cm2,照光能量分别为30J/cm2和48J/cm2,光斑直径7.5mm;同时设单纯手术组、MMC对照组(MMC0.2mg/ml)、BPD对照组(5µg)和激光对照组(48J/cm2),术后观察滤过泡形态、眼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病理组织切片及电镜观察术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各组术区胶原形成情况。
结果:PDT组术后可形成苍白、弥散隆起的功能性滤过泡,滤过泡存留时间达3-4周,MMC组滤过泡存留时间为4-5周,单纯手术组和激光对照组功能滤过泡存留时间仅为1周,BPD对照组为2周;单纯手术组术后3天眼压下降,术后1周恢复至术前水平,PDT组和MMC组在术后4周内均可维持比术前低的、稳定的眼压水平;MMC组出现结膜上皮缺损、炎症细胞浸润甚至化脓性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PDT组仅有部分结膜上皮变薄、术后早期眼睑水肿等并发症;组织切片显示PDT组能明显抑制兔滤过区结膜下纤维增生,电镜检查显示术区成纤维细胞发生凋亡改变,胶原纤维数量减少;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术区胶原纤维合成明显减少。
结论:PDT在体内可特异性地抑制成纤维细胞和新生血管的增生,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有效延长功能滤过泡的存留时间,同时不会引起结膜上皮缺损、眼内炎等并发症。PDT有望成为临床调控青光眼术区纤维化的一种新方法。
本文受广东省卫生厅基金(编号:B1999064)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