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改革开放后,我国近视眼治疗水平迅速提高。然而,学生近视眼患病率持续升高,成为主要致盲原因之一。本文目的是探讨如何提高人民视力健康水平,从根本上预防近视眼发生。
方法:根据国内外眼科视觉科学、儿少/学校卫生学的研究资料与有关文献和文件,探讨提高人民视力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
结果: 人的视觉发育是有规律可循的。婴幼儿绝大部分是远视,3~6岁视力逐渐发育至成人水平,13~14岁逐渐完成正视化过程。现代社会近距离作业的大量增多,常使正视化过度发展,近视眼患病率大大增加,造成远视力,包括矫正视力的低下。在幼年动物:戴凹透镜可以诱导近视,以凹透镜矫正,抑制实验性近视恢复;戴凸透镜可以诱导远视,以凸透镜矫正抑制实验性远视恢复。环境因素对于视觉发育有决定性的影响,近视眼是完全能够预防的。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遇到严峻挑战。我国眼科界由于临床医疗任务极其繁重,科研经费有限,又缺乏体制上的保障与支持,近视眼预防工作受到很大限制。预防医学系统的儿少/学校卫生工作者,开展近视眼预防研究也有很多困难,很少能开展预防性诊疗工作。目前由教委系统的中小学保健所领导、指导学校校医开展学生近视眼防治工作。一线工作的校医受多重领导,责任重,压力大,待遇差,工作条件有限,进修机会少,职称晋升慢,队伍不稳。现有体制与科研和临床条件都限制了近视眼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和学术水平的提高,致使学生近视率持续升高或居高不下,成为危害我国学生健康的最突出问题。我国的近视眼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结论: 眼科视觉科学、儿少/学校卫生学的研究均表明近视眼是完全能够预防的。为儿童营造健康的视觉卫生环境,自幼培养儿童良好的卫生意识和习惯,及早采取科学的预防措施,保障儿童健康成长,使其视力都得到充分发育,远离近视等眼病,是预防为主的卫生方针的根本要求。应加强对于近视眼防治工作的统一领导,强化眼科机构的预防职能,使其专业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眼科与儿少/学校卫生工作者密切协作,依靠教育与科技进步,提高人民的视力健康水平,祖国医学上医医国的最高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