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糖尿病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凋亡、增殖特性的变化,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发生的相关机制。
方法:采用四氧嘧啶诱发兔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定期监测血糖和观察晶状体的变化。TUNEL技术标记凋亡的LECs,测定凋亡百分率和晶状体上皮细胞密度(densities of LECs,LECD),并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LECs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及积分光密度(A)值。
结果:TUNEL染色显示模型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有凋亡阳性细胞,糖尿病性白内障模型组与同期正常对照组比较,其LECs凋亡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且随观察期内时间推移和晶状体混浊程度的加重呈明显上升趋势;早期两组LECD和PCNA积分光密度(A)值的变化无显著性,但随着观察期内高血糖持续时间的延长(8周后),两组间差异日趋显著(P<0.01)。
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生与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及增殖特性的改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