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会议投稿查询 | 综合信息报道 | 在线注册查询
|您的位置>>会议投稿查询>>白内障(投)>>“T”型晶体调位钩在人工晶体植入中的应用[临床研究] 发送给好友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阅读:1021次 关键词:人工晶体

 
   [作者]: 王文海 [单位或文章来源]: 华阴市黄工集团职工医院眼科 邮编714202 [加入时间]:2003/5/14 [稿件录用方式]: 书面交流
  “T”型晶体调位钩在人工晶体植入中的应用   
打印文档
  文字 背景 字号 保存设置   人气指数:1021   


目的:探讨一种易于操作、安全的人工晶体植入方法。
方法:对各种不同类型白内障45例施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其中男21例女24例,均由同一人完成,常规球周麻醉,角巩膜沿后直切口,常规完成穿刺、截囊、水分离及娩核,注吸残余皮质后,囊袋内注入粘弹剂,以晶体植入镊夹持人工晶体光学部自角巩膜沿切口缓慢送入,使人工晶体下袢植入下方囊袋内,此时用“T”形晶体调位钩卡住人工晶体上袢与光学部连接处,沿顺时针方向轻压、推旋转人工晶体,至人工晶体上袢完全进入囊袋内,然后置换粘弹剂,常规结注,术毕。
结果:所有手术患者术后反映轻微,人工晶体位正,囊袋内植入,无偏斜,移位或夹持发生。
讨论:在眼科显微手术中,操作简单、动作轻柔、手术时间短是减轻术后反应的重要因素,而人工晶体的完全囊袋内植入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保证,本手法易于控制,便于操作,保证了人工晶体在囊袋内完全植入,发生一袢在囊内另一袢在囊外的几率较小,人工晶体基本上是旋转进入,偏移度不大,更不会使人工晶体光学部上沿超过瞳孔中线,有造成悬韧带断离的危险,且对于有后囊小破口者,由于动作幅度小,破口一般不会明显增大,且不易造成虹膜的机械性损伤,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不失为一种很好的人工晶体植入方法。



  • 上篇文章人眼波前像差测量表示及矫正的研究和应用
  • 下篇文章抛光前后晶体前囊上皮细胞改变的初步研究
  • 文章搜索:

    眼科专业学术会议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白内障(投)热点文章 □- 相关文章
    1. 注入式植入可折叠人工晶体手术分析 [阅读:14319]
    2. Marfan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的手术治疗 [阅读:4617]
    3. 微切口双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初步报告(... [阅读:2814]
    4. Lotmar 视 力 仪 预 测 白 内... [阅读:2516]
    5. 白内障手术局部麻醉的严重并发症 [阅读:2507]
    人工晶体眼钝挫伤临床分析
    后房型人工晶体异位的原因及手术处理方法
    BENT小切口在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应用
    “T”型晶体调位钩在人工晶体植入中的应用
    单片式Acrysof 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初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