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在五官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从美学角度来看,双重睑又更能使人眼神明媚、灵活。因此,重睑术作为一种理想的眼睑美容术,被越来越多的女性所追求。又因缝线法、埋线法等有较严格的年龄限制且存在远期效果欠佳,重睑易消失的缺点,我科基本采用切开缝合法重睑成形术。
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自1996年6月至2003年1月,行切开缝合法重睑形成术178例348眼(均为门诊病人),年龄最小15岁,最大69岁;女性169例,男性9例,双眼170例,单眼8例;单层睑162例(318眼),肿泡眼9例(18眼),埋线法手术失败5例(8眼),多重睑2例(4眼)。
2.方法
2.1 患者坐位闭眼,美蓝或龙胆紫画出重睑设计线(在睑缘中央偏内侧定出最高点,约距睑缘6-8mm,内眦部距睑缘2-4mm,外眦部距睑缘4-6mm)如皮肤松垂者,同时画出所需切除皮肤的轮廓线。
2.2 2%利多卡因加适量肾上腺素作上睑皮下浸润麻醉;沿画线全层切开皮肤;有剪刀在下唇轮匝肌与睑板间分离至近睑缘处,沿切口剪除皮下组织及轮匝肌少许使睑板前组织显露;0/5丝线间断缝合;自切口中央从睑缘侧皮肤进针穿出,后与切口平行从睑板上缘睑板前筋膜或提上睑肌腱膜进针,宽约3mm出针,从切口上缘对应位置出针,共缝合固定5针,拉紧缝线结扎,重睑形成,睫毛微翘,金霉素眼膏绷带包扎。术后口服抗生素,4-5天拆线。
结果
本组178例348眼,术毕重睑成形336眼,术后几天又有8眼形成较自然的双重睑,经过3个月至6年7个月随访,除3眼因皮肤松驰较重术后内眦部皱褶宽度和弧度不理想,1眼内眦重睑形成不明显,经再次手术修正后满意,其余患者均对手术效果表示满意,双重睑形态对称,与自然重睑无明显区别。
临床经验及体会
切开法重睑成形术是一种精细、技巧要求较高的美容外科手术,手术的最终目的是形成持久、自然的双重睑。作者通过178例348眼治疗积累了术中、术前和术后的一些经验及体会。
1.术前仔细检查至关重要
1.1 重睑术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容貌,但不是美的唯一标准,只有五官搭配协调,才能给人以美的感觉,或许重睑术适合于大多数眼型及睑型,而并适合患者本人,而这些患者一意孤行,坚持已见,医生应谨慎行事,须了解患者手术动机,心理素质及审美观,并确定有无精神病,同时向患者说明术后效果,使其想法切合实际,多听别人合理建议,三思后再定。
1.2 术前检查视力,如视力下降应作裂隙灯,眼底检查,查明病因并作记录,还要注意有无面瘫,上睑下垂,眉下垂并判断重睑术后这些情况是否能得到矫正及效果,以上都应向患者讲清,并行术前医学照像,以免医疗纠纷发生。
1.3 对合并有较严重的内眦赘皮(2级、3级)单纯本术式内眦矫正效果欠佳,可采用内眦成形和重睑术一次完成的术式并应向患者讲明;还应告诉患者重睑术后一般3-6个月后重睑才逐渐恢复自然使之有术后一段时间内眼睑不自然的心理准备,另外,还应排除全身禁忌症,对瘢痕体质者应谨慎。
2.手术操作中应注意
2.1 在浸润麻醉前切记皮肤设计画线,以前我们有1例病人,在注射完麻药后才发现未画线,不得不改期手术;对轻度内眦赘皮画线及皮肤切开可在内眦赘皮皱裂线上或略高于皱襞线;麻药注射于皮下,无需过深过多,以免提上睑肌麻痹,影响术中、术毕观察。本组有8例,结扎缝线后未形成明显双重睑,可能与提上睑肌麻痹有关。
2.2 剪刀在下唇轮匝与睑板间分离至睑缘时,不要太靠近睑缘,剪除睑板前轮匝肌时不宜过多牵拉及太靠近内外眦部,以免损伤睫毛和睑缘及内外眦动脉弓引起倒睫和出血;分离剪除睑板前轮匝肌时,不应过度分离睑板前组织,以免出现提上睑肌睫膜损伤性上睑下垂;切口上方眼轮匝肌、皮下组织如去除过多,易使上睑皮肤在重睑线上方与深部组织直接粘连形成三眼皮;睑板前轮匝肌如去除过少,皮肤与睑板不能直接粘连,或缝合没挂到睑板前筋膜或提上睑肌腱膜,均可导致重睑消失或很浅,特别是在内外眦部更应注意,本组有一例出现此种情况。另外,皮肤松驰明显者一定要画线切除,缝线高度,缝线结扎松紧均需对称。
2.3 切取眶脂时,只需将自然脱出部分剪除,切忌牵挂脂肪,以防眼眶内血管破裂致眶内,球后出血,牵拉也易使过多脂肪切除,造成术后上睑区凹陷。
总之,重睑术虽较简单,但技术要求高且精细,手术医师必须具备整形外科和眼科知识,熟悉眼睑解剖,一丝不苟,认真对待每一个手术,避免发生后遗症和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宋琛主编. 手术学全集眼科卷.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134-138
2. 丁芷林主编.美容整形手术并发症.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1-7
3. 李思荣.447例重睑术的总结.中华医学美容杂志,1996,2:85
4. 王合珍,马桂贞,刘军.合并内眦赘皮的重睑术.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2003,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