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创立镜片测距仪,来了解戴框架眼镜的高度近视患者由于镜片后顶点与角膜顶点距离(镜片后顶点距)改变而引起的屈光度改变情况。方法:采用我们与无锡康宁公司共同创立的镜片测距仪,来随机测量来本院就诊的200名戴框架眼镜的高度近视患者的镜片后顶点与角膜顶点的距离,并根据眼镜镜片矫正的有效度公式D2=D1/1-dD1,分析与通常的镜片后顶点与角膜顶点距离为12mm的差异而引起的屈光度的改变。结果:200名戴框架眼镜的高度近视患者的镜片屈光度为-6.00D~-22.00D(散光按等值球镜计算),平均屈光度为-10.67D±2.13D,镜片后顶点距为4.4mm~19.3mm,平均为10.1mm±2.5mm,与通常距离12mm相比,产生的平均屈光度差异为0.68D±0.22D。在113名男性组的镜片后顶点距平均为9.4mm±2.1mm,87名女性组的镜片后顶点距为10.3mm±1.8mm,p≤0.01,提示不同性别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在23名年龄≤12岁组的镜片后顶点距的平均值为8.9mm±1.7mm,在177名年龄>12岁组的镜片后顶点距为9.8mm±1.9mm,p≤0.05,提示不同年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必须注意戴框架眼镜的高度近视患者的镜片后顶点距。镜片测距仪具有能正确测量镜片后顶点与角膜顶点间的距离,有助于验光后配镜的正确执行,尤其是在高度近视患者中值得推广和应用。镜片后顶点距在不同年龄组和性别间的差异提示可能与生活习惯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