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眼科B超在脉络膜黑色素瘤的形态学检查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对照病理检查结果,探讨B超在脉络膜黑色素瘤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收集2000年1月1日至2002年12月31日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经眼科B超诊断为脉络膜黑色素瘤的24例病人,共24只眼,对其在眼科B超中的形态学表现进行分析;患眼手术摘除后病理检查并进行病理统计分型,并与B超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结果:24例患者平均年龄45 岁,(15-77岁),男性患者9例(37.5%),女性患者15例(62.5%),右眼13例(54.2%),左眼(45.8%)。肿瘤基底直径 最小7.75 mm,最大22.68mm,平均12.30 mm(SD=3.31);肿瘤隆起高度最低4.76mm,最高21.66mm,平均高度10.94mm(SD=4.18)。肿瘤生长部位位于鼻侧部8例(33.3%),颞侧3例(12.5%),下方2例(8.3%),后极部5例(20.8%),睫状体部位5例(20.8%),1例肿瘤充满眼球内并伴有球壁破坏和视神经增粗(4.2%)。肿瘤形状呈圆顶形生长的5例(20.8%),蕈样生长17例(70.8%)。22例呈现中到低回声(91.7%),2例呈现强回声(8.3%),伴挖空征17例(70.8%),凹陷征11例(45.8%)。24例中19例有继发性视网膜脱离(79.2%),网膜隆起最低1mm,最高7mm,平均2.92mm(SD=0.80)。病理检查结果:混合细胞型7例(29.2%),上皮细胞型13例(54.2%),梭形细胞型2例(8.3%),坏死型1例(4.2%),1例被证实为转移性腺癌。上述病理检查结果中,2例囊变,1例眼球壁不完整伴视神经增粗。
结论:脉络膜黑色素瘤在B超检查中有特征性的表现。对照病理检查结果,眼科B超对脉络膜黑色素瘤有较高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