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高度近视中的黄斑裂孔和脉络膜新生血管已为人们所熟知,但对其他类型的病变常统称为黄斑变性。为进一步了解高度近视黄斑变性的眼底改变,并了解其在OCT检查中的表现及OCT在高度近视眼底观察中的作用。
方法:我们对2003年2月至7月间门诊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变性的患者进行了进一步的检查,入选的标准为高度近视(>6D),临床诊断为高度近视黄斑变性(非黄斑裂孔或脉络膜新生血管),眼部手术或外伤史。进一步检查的项目包括超生波了解后巩膜葡萄肿、眼轴以及光学相干视网膜断层扫描(OCT)。根据OCT的检查结果将这些眼底分类,与传统的分类方法进行了比对。并将眼底情况、OCT表现与眼轴和视力进行了对照。
结果:在符合标准的患者中,部分患者未能完成所有检查,最后共有28名患者32眼完成了所有的检查。患者平均年龄56岁;视力大部分在0.05以下(HM-0.2);所有眼的B超均显示后巩膜葡萄肿,平均眼轴29.6mm(25.4-34.9)。这些眼中视网膜脱离、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和视网膜劈裂的发生率较高;为59.4%、28%、15.6%。视力情况在广泛萎缩眼底的患者中最差,而在局限萎缩眼底的患者中情况相对较好;而眼底广泛萎缩的眼球,其眼轴基本大于平均值,最低29.5mm;但眼轴长度与视力和OCT结果之间并无相关。
结论:本次研究加深了对于这一临床常见疾病的了解,了解到与传统的检查手段相比OCT在某些方面有着其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