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通过对羟基磷灰石眼座一期植入的手术效果分析,讨论手术时机的选择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资料与方法 资料 本组病例采集本院2000年1月-2003年4月收治的共63例病人,本组病人均为受伤同期或在伤后1月内行眼内容剜出+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术。方法:常规局麻,手术剪除角膜,彻底清除眼内容,将巩膜自前向后做鼻上至颞下斜形剪开,剪断视神经,义眼座通过两巩膜瓣中间进入眶内间隙,将两个半球形巩膜瓣前端牵拉对位缝合包裹于义眼台前,间断缝合眼球筋膜及球结膜。结膜囊内放置眼模,闭睑。加压包盖术眼。术后如于内眦处有结膜水肿脱出,可用小块油纱条将其还纳包扎。一周拆除闭睑缝线,观察结膜囊水肿及眶内组织水肿的情况,如肿胀不明显,可佩带薄型义眼,如仍有水肿,可继续佩带眼模,1至2周后再安装义眼。结果 本组病例63例59例均取得满意的效果,双眼基本对称,眼球运动范围10°-15°,饱满度适中,术后未发现感染及排异反应等严重并发症。有15例术后结膜水肿较重,术后7天拆除闭睑缝线后未安装义眼,待术后2-3周结膜水肿消退后安装义眼,效果满意。追踪观察2年,未发现有结膜裂开,眼座暴露等并发症。讨论 以往认为结膜裂开,眼座暴露的原因多为术后炎症反应未消退时行眼座植入术,但就本组病例观察,只要术中操作及术后护理得当,术后远期效果仍较为满意。主要有(1)手术中止血要彻底,用重锤压迫眶腔止血,确保眶内无活动性出血方可放置眼座;(2)行保留巩膜组织的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于眼座前保留两层厚度的自体巩膜组织,为防止眼座脱出增加了保险系数;(3)术中充分分离筋膜组织,确保其在无张力的条件下对位缝合;(4)术后闭睑,防止结膜水肿脱出及频繁更换眼内填充物、装卸眼模引起的结膜伤口裂开,同时可用油纱条填塞内眦角,防止结膜长时间暴露引起干燥、坏死;(5)如眶腔及结膜有水肿,可暂缓佩带义眼。 术后一期植入眼座,一方面,降低了手术的难度,另一方面,减少病人的住院次数、降低手术带来的创伤和痛苦。故眼外伤后,一期行眼内容剜出术同时行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手术是一种可行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