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角膜上皮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以及保留受体角膜上皮对角膜植片的影响。
方法:利用LASKE技术,选用20%酒精在角膜表面浸润1min,制作并保留受体上皮瓣,并以此瓣覆盖去上皮的供体植片,建立保留受体上皮的穿透性角膜移植模型。近交系F344大鼠和Wistar大鼠分别为供受体。Wistar受体鼠96只,随机分为6组。A组:保留供体上皮的Wistar->Wistar;B组:去除供上皮的Wistar-->Wistar;C组:去除受体上皮的Wistar->Wistar;D组:保留供体上皮的F344->Wistar;E组:去除供体上皮的F344->Wistar;F组:保留受体上皮的F344->Wistar。术后每天裂隙灯观察,记录各组排斥反应发生的时间。A、B、C组分别在术后3d、7d、14d、28d处死2只大鼠,D、E、F三组在术后10d处死3只大鼠。每组各时间点标本除进行HE染色外,A、B、C三组3d和14d标本进行VEGF和LGs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D、E、F三组进行CD4、CD8、RT1B抗体检测。
结果:Wistar组->Wistar组:三组均未发生排斥反应,但术后早期B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较A、C两组明显,观察期末各组植片透明无水肿,但B组新生血管明显较A、C两组多。术后3d、14d,B组植片中LGs细胞和VEGF阳性表达明显多于A、C两组(P<0.01)。F344->Wistar组:D、E、F三组均发生了排斥反应,三者平均发生排斥反应的时间分别是:7.7±1.64d、7.82±1.66d、16.33±1.73d。D、E两组统计学无明显差异,F组植片存活时间则明显较前两者长(P<0.01)。术后10d时D、E两者CD4、CD8和RT1B抗原的表达明显较F组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1)穿透性角膜移植术中单纯刮除供体上皮可以增强术后非特异性炎症的程度、促进VEGF的表达和新生血管的生长、加速LGs细胞向植片的迁移;不能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或者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2)供体角膜上皮在诱导排斥反应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保留受体上皮的穿透性角膜移植可以明显延长植片的存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