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会议投稿查询 | 综合信息报道 | 在线注册查询
|您的位置>>会议投稿查询>>青光眼(投)>>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观察与处理[临床研究] 发送给好友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阅读:1102次 关键词:滤过泡

 
   [作者]: 李莉 [单位或文章来源]: 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眼科 257034 [加入时间]:2003/5/15 [稿件录用方式]: 书面交流
  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观察与处理   
打印文档
  文字 背景 字号 保存设置   人气指数:1102   


目的:总结小梁切除后滤过泡的类型及失败滤过泡的处理。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1~2003.3接诊的48例71眼小梁切除术后的复诊病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31例),双眼手术者23例,单眼手术者25例,包括原发性青光眼35例,先天性青光眼2例,房角挫伤性青光眼4例,青白联合术者5例,新生血光管性青光眼2例。观察这些病例滤过泡的形态、充血情况,滤泡周围结膜、眼压、房水、眼底及指压试验。
结果:标准,按滤过泡形态分型,Ⅰ型:弥散型滤过泡(又称微小囊泡型)。按功能分属理想型滤过泡。Ⅱ型:囊状滤过泡,按功能分属超滤型滤过泡。Ⅲ型:扁平型滤过泡,实质为广泛结膜下纤维组织增生,大量新生血管形成及炎性细胞浸润。按功能分属无滤过。Ⅳ型:包裹型囊状滤过泡,实为增生的纤维膜,而非真正囊腔。小梁切除术后随访3~24个月,滤过泡属Ⅰ型、Ⅱ型者50眼其中眼压控制在8~15mmHg者48眼,按摩后眼压<15mmHg者11眼,手术成功率为83.1%。滤过泡属Ⅲ型、Ⅳ型,眼压达到或超过术前者12眼,及时给予眼球按摩及5-FU泡周结膜下注射,无需降眼压药物眼压稳定在15mmHg以下者4眼,其余仍需用药控制或需二次手术。
结论:小梁切除术后眼压与滤过泡的有无关系密切,术后有15~20%的病例失败,失败原因:1、巩膜内口堵塞:(1)巩膜周切口<小梁切口;(2)睫状体、晶体、玻璃体、凝血、组织碎屑、炎性细胞等堵塞内口。这类原因术后通过房角镜检查可发现,并可通过手术避免。2、巩膜外口堵塞,是持续的结膜下纤维组织增生造成的。故青光眼术后对滤过泡准确观察、及时处理至关重要。对术后眼压回升,第1周>10mmHg,第2周>15~21mmHg,需警惕形成非功能性滤过泡并及时处理。



  • 上篇文章抛光前后晶体前囊上皮细胞改变的初步研究
  • 下篇文章羊膜移植对兔角膜碱烧伤后局部IL—6分泌的影响
  • 文章搜索:

    眼科专业学术会议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青光眼(投)热点文章 □- 相关文章
    1. mERG二阶反应联合OCT测量RNFL厚... [阅读:2936]
    2. 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近、远期疗效对比观... [阅读:1532]
    3. 多焦视诱发电位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中... [阅读:1492]
    4. 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原因分析及处理 [阅读:1458]
    5.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筛板血流的研究 [阅读:1307]
    青光眼术后滤过泡的观察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