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种斜视是一类特殊类型的斜视,既不同于共同性斜视,也与麻痹性斜视和其他非共同性斜视不同,前者的眼球运动不遵守Hring’s定律,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
DVD和DHD的发病原因至今不明。有些学说试图说明其发病原因。比如,中枢学说,皮层下中枢发放间歇刺激引起双眼垂直分离;神经支配中断学说,双眼的神经支配之间的联系中断等。
DVD患者的非注视眼在各个注视眼位上都表现为不随意的上斜视,斜视度数变化大,当上斜眼通过再注视运动回到原在位,对侧眼不出现下斜视。
当眼球上转的时候,伴有外旋,上转的速度慢,好似向上漂浮。通过再注视恢复原在位的时候,往往伴有内旋。
Bielschowsky现象 楔形串镜,两头厚度不同,遮挡光线的程度不同。把串镜放在一只眼前,缓慢移动,进入眼内的光线逐渐被遮挡,这只眼慢慢上转;同样的方法,另外一只眼也会漂浮样上转。这种现象称为Bielschowsky现象。这是分离性斜视独有临床表现。
用三棱镜遮盖-去遮盖法测量斜视角,好似遮盖的时间越长,测量到的斜视度越大。但是,在病人精力不集中的时候,斜视度最大。
当DVD病人水平方向分离的度数逐渐增大,最终掩盖了垂直方向的分离,这时候,就应该诊断为DHD。前者多双眼发病,其垂直分离的程度可能不对称;后者有时候单眼发病。
分离性垂直斜视的治疗方法有保守疗法和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方法多采用双眼上直肌超常量后徙8-10mm,或上直肌做后固定缝线。手术对称与否,主要参考两只眼垂直分离性的度数是否相同。分离性水平斜视的手术多选择一只眼或两只眼外直肌普通量后徙或超常量后徙。由于不了解其发病原因,这些治疗方法都不能根治,仅仅的改善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