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会议投稿查询 | 综合信息报道 | 在线注册查询
|您的位置>>会议投稿查询>>葡萄膜炎及免疫(投)>>玻璃体切割治疗结核性葡萄膜炎一例[其他类型] 发送给好友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阅读:1436次 关键词:玻璃体切割

 
   [作者]: 张国亮 沈丽君 王勤美 宋宗明 [单位或文章来源]: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325003 [加入时间]:2003/8/13 [稿件录用方式]: 第一会场列题011
  玻璃体切割治疗结核性葡萄膜炎一例   
打印文档
  文字 背景 字号 保存设置   人气指数:1436   


患者 女,17岁,因左眼视力下降8个多月于2002/12/2入院。8月前因“高烧、盗汗、咳嗽20余天”被当地医院拟“血型播散性肺结核”收住入院。入院后第三天双眼视力骤降至视物不见, 当地医院诊断为“急性虹膜炎”,予以结膜下注射和眼药水治疗(具体不详),视力稍有好转但仍然视物不清,后多次就诊外院,予以结膜下注射和眼药水及口服药物治疗,右眼视力恢复, 左眼无明显好转。有低热及咳嗽史,无卡介苗接种史。其家族有结核病史。现“肺结核”痊愈。
查体:心、肺、腹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专科检查:视力右眼0.15,矫正0.8,左眼 0.02,不能矫正,右眼眼压19.4mmHg,左眼眼压12.2mmHg。右眼角膜后可见色素性KP(+),前房Tyndall征(-),瞳孔(-),晶体清,眼底视网膜平复,后极部可见4个1/3PD大小黄白色结节融合成团块状,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左眼混合充血,角膜后可见色素性及羊脂样KP(++),虹膜膨隆后粘连,晶体表面可见大量色素颗粒沉着,混浊,玻璃体絮状混浊,眼底后极部隐见2个黄白色结节。血沉1mm/h,PPD试验(++),胸透无异常。
诊断:左眼结核性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右眼结核性脉络膜病变,左眼并发性白内障。治疗:继患者正规全身抗结核药物治疗半年后,术前两周继续全身抗结核治疗,于12月4日在局麻下行“左眼ECCE+玻璃体切割术”。玻璃体切割前取玻璃体腔内容物送检 。术中发现玻璃体淡黄色絮状混浊,颞侧及颞下视网膜周边部脱离,锯齿缘离断,网膜前置。颞侧180度睫状体表面可见肥厚增殖膜,粘连于虹膜根部。眼底后极部可见散在3个1/2PD大小黄白色结节。术中剥离睫状体表面的膜组织,行过氟化碳液体注入,激光封闭视网膜裂孔并注入硅油,术后视网膜复位。玻璃体腔取出物结核杆菌聚合酶链反应(-),涂片未见抗酸杆菌,结核杆菌培养(-),结核抗体(-)。术后3月取出硅油,取油后两月时随访, 左眼裸眼视力0.2,验光: +12.00Ds/-1.50Dc175=0.8­2,眼压15.9mmHg, 眼底网膜平复。右眼眼压17.4mmHg。
讨论:近年随结核杆菌的抗药性增加,结核感染呈逐年增多趋势,且伴发艾滋病的病例也逐年增多,因此眼科医生应警惕眼部结核的发生。眼部结核来源于体内感染,且多发生于身体它处的原发结核已经痊愈或钙化,全身其它部分有活动性结核的患者,眼结核的发病率较低,约为0.1%-1.5%[1],其中结核性葡萄膜炎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可以分为以下5型:(1)渗出型;(2)粟粒性脉络膜结核;(3)局限性脉络膜结核;(4)团球状脉络膜结核;(5)团集型脉络膜结核[1]。结核性葡萄膜炎的微生物学诊断较为困难,常通过胸部X线片和PPD试验[2]做出诊断,聚合酶链反应[3],特别是近年兴起的巢式聚合酶链反应[4]有助于早期诊断。该患者无卡介苗接种史,于肺结核活动期双眼急性发病,左眼伴有玻璃体混浊及视网膜脱离,全身抗结核治疗使脉络膜结核治愈,然而由其引起的玻璃体混浊、视网膜脱离、并发性白内障却成为造成患者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通过玻璃体切割术成功去除混浊屈光介质,使视网膜复位,从而使患者获得了较好的视力。
参考文献



  • 上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 下篇文章非穿透小梁切除术治疗难治性青眼光眼
  • 文章搜索:

    眼科专业学术会议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葡萄膜炎及免疫(投)热点文章 □- 相关文章
    1.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眼内液免疫调节性细胞... [阅读:2023]
    2. 玻璃体切割治疗结核性葡萄膜炎一例 [阅读:1436]
    3. Vogt-Koyanagi-Harada... [阅读:1430]
    4. 黄色人种葡萄膜黑色素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其色... [阅读:1174]
    5. 少年儿童全葡萄膜炎病例分析 [阅读:1169]
    玻璃体切割治疗结核性葡萄膜炎一例
    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硅油填充术后眼前节结构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