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全反式视黄酸是否能够抑制由碱烧伤引起的兔角膜新生血管,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32只日本大白兔随机分成A、B、C、D四组,每组8只兔(8只眼),用浸有1mol/LNaOH的直径6mm滤纸片置于兔右眼角膜中央制成角膜碱烧伤模型。将全反式视黄酸溶于赋形剂中配置成不同浓度的滴眼液避光冷藏备用。治疗组(A、B、C组)每日给予不同浓度的全反式视黄酸(15mg/L、30mg/L、60mg/L)滴眼,对照组(D组)每日滴赋形剂,所有兔左眼均滴赋形剂,每日3次,共滴28d。伤后即开始每日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记录各组兔碱烧伤后角膜新生血管出现的时间,并计算烧伤后第6、9、12、15、18、21、25、28d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取伤后第12d各组兔耳缘静脉血行血细胞分析。第28d处死实验兔并取角膜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烧伤后A、B、C及D组角膜新生血管开始出现的时间分别为(3.8±0.7)d、(5.4±0.5)d、(5.8±0.7)d、(3.5±0.8)d,其中B组和C组明显较D组延长(P<0.05),而A组与D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烧伤后各时间点B组和C组CNV的生长面积均明显较A组和D组减少(P<0.05),而B组与C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12d外周血细胞记数表现为随着全反式视黄酸的浓度增加而WBC的数量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角膜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新生血管面积与角膜后膜和炎性细胞数均有明显相关性。整个实验过程中并未观察到兔有明显的副反应发生。结论 局部应用全反式视黄酸对碱烧伤引起的兔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药物的最佳有效浓度、用药时间以及具体的抑制角膜新生血管生长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