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的改变的特点和影响因素,这些因素包括:术前眼压、角膜厚度、术前屈光度,矫正等效球镜度,术后一周角膜厚度。方法 对34例(64眼)行LASIK术的近视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一周、一月、三月行Orbscan Ⅱ检查,主要观察角膜后表面的变化:角膜后表面的曲率半径、不规则系数、前房深度并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术后一周角膜后表面的前凸与影响因素的关系,以最佳适合球面曲率半径(the radius of curvature ( mm) for the posterior best fit sphere ( PBFS ))的差值和后表面高度差 (posterior elevation difference (PED) )作为角膜后表面的前凸的指标(见彩图)。结果 术前、术后一周、一月、三月前房深度分别为:3.2384±0.2769、3.2706±0.2711、3.2492±0.2921、3.2506±0.2611(mm); 角膜后表面后表面的曲率半径分别为6.5122±0.2191、 6.3778±0.2142、6.4284±0.2348(mm);角膜后表面5.0mm范围的不规则系数分别为0.622±0.142、 0.978±0.244、0.884±0.207、0.881±0.174,术后各期较术前明显增大(均P<0.001),术后一月和三月均无明显差别(P>0.05)(见图1、2、3)。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后一周角膜后表面的前凸与术前屈光度呈正相关,与术后一周角膜厚度呈负相关(见表1、2)。结论 LASIK矫正近视直接改变了角膜前表面,也相应引起了角膜后表面的变化,术后角膜后表面变陡且不规则性增加,但三月内不会渐进性发展。其改变与术前屈光度呈正相关,与术后一周角膜厚度呈负相关。此结果不适合于高度近视,远期变化值得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