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前房出血,由于术后改变了正常的房水循环途径,前房出血不易吸收,在确定出血停止后,改变常规限制病人活动的方法,适当活动,并辅以活血化瘀治疗。结果,前房出血迅速吸收。结论:对I—Ⅱ级前房出血,尤其是青光眼术后,出血停止而积血难以吸收时,适当增加病人活动度对血液的吸收有帮助。
[关键词] 青光眼 前房出血 治疗
一、 临床资料
1、病例资料 病人 女 66岁 退休护士。因右眼胀痛,轻度畏光,流泪10天,加重伴视力下降2天于2003年月4月3日急诊入院。(病人右眼发病前一周因右侧躯干带状疱)眼科检查:视力右眼光感,左眼4.7,眼压:右眼46.86mmHg,左眼20.55mmHg,球结膜充血,水肿,睫状充血明显,角膜雾状混浊,角膜后可见较多的色素样点状kp,前房浅,瞳孔椭圆形散大,直径约6×7mm,光反射消失,虹膜纹理不清,晶体前囊下可见青光眼斑,眼底窥不进。
2、治疗经过:20%甘露醇125ml静液滴注Bid,醋氮酰胺0.25Tid、噻吗心安眼液滴眼等降眼压,1%匹罗卡品眼液滴眼缩瞳治疗,2天后右眼畏光、流泪、胀痛减轻,视力右眼4.3,左皮肤4.7,眼压右眼14.57mmHg,左眼10.24mmHg,结膜水肿减轻,角膜透明,前房仍浅,瞳孔缩小约5mm,眼底:视乳头边界清,轻流血,血管无屈膝状改变,无视风膜静脉扩张,前房角镜检查:前房角为窄角。
3、术后情况及处理:2003年4月25日右眼在球后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手术顺利,术中出血少,滤过口处无出血,前房形成好。术后第一天,结膜伤口对合好,滤过弥散,但前房极浅,考虑房水滤过过甚,用棉垫加压滤过处。第二天,前房加深,但从虹膜周切孔处有一血凝块呈帘状吊于前房,房水血性,考虑前房出血I级,停止棉垫加压,行双眼包扎,卧床休息,口服云南白药止血,但血液吸收不满意,并有液平出现,双眼包扎五天后血液仍无吸收趋向,也无新鲜出血,解除双眼包扎,建议病人适当下床活动,口服丹参片,次日前房出血全部吸收,结膜下滤过明显,角膜透明,前房形成好,瞳孔直径约5mm,光反射弱,虹膜周切孔可见。出院时视力右眼4.8,眼压右眼15.88mmHg,左眼17.30mmHg。
二、 结论:
前房出血多见于眼外伤,术后前房出血也常见到,对于I—Ⅱ级前房出血,在治疗上以限制活动为主,如头抬高位卧床休息,绷带包扎双眼,多次情况下出血能自动吸收,但此病例经以上处理后出血不吸收。第五天,在确定无新鲜出血的情况下,解除绷带,病人适当活动,并口服丹参片活血化瘀,次日前房出血全部吸收,前房变清。据此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由于改变了正常的房水循环途径:
① 房水→后房→虹膜周切孔→巩膜下滤过→眼外;
② 房水→后房→瞳孔→前房→巩膜下滤过→眼外;
③ 房水→后房→瞳孔→前房→部分有滤过功能的前房角→眼外。
前房下方尤如一潭死水,因而出血不易吸收。因此,对青光眼术后前房出血,血液不易吸收者,在确定病人出血停止后,适当增加活动,并给予活血化瘀治疗,有助于青光眼术后前房出血的吸收。
邮编:408200
电话:023707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