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会议投稿查询 | 综合信息报道 | 在线注册查询
|您的位置>>会议投稿查询>>角膜病(投)>>翼状胬肉患者术前和术后泪液功能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 发送给好友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阅读:817次 关键词:翼状胬肉

 
   [作者]: 晋秀明 赵云娥 徐明 [单位或文章来源]: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325003 [加入时间]:2003/6/6 [稿件录用方式]: 书面交流
  翼状胬肉患者术前和术后泪液功能的临床研究   
打印文档
  文字 背景 字号 保存设置   人气指数:817   


目的 比较翼状胬肉(pterygium)患者术前、术后的泪液功能的变化,探讨泪液功能的变化对翼状胬肉发生的影响。方法 观察在我院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患者50人,53眼。年龄在40~60岁,术前和术后3月,常规检查Schirmer I、II、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与同年龄组的正常人46眼作比较,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前患者Schirmer I的均值为25.65+7.26mm;术后为24.92+7.15mm;对照组为23.68+7.36,三者之间的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Schirmer II的均值为10.4+4.79mm;术后为11.06+4.27mm;对照组13.15+4.51mm,手术前后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术前或术后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2.1和2.76, P=0.02和0.004)。术前BUT均值为9.58+4.08s ,术后均值为12.51+4.4s,对照组均值为12.24+4.62 s,手术前与术后或对照组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t=2.92;2.65,P=0.001;0.003),而术后和对照组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翼状胬肉患者泪腺分泌的功能正常,但基础泪液的分泌异常,BUT的异常是翼状胬肉的继发性改变。泪液基础分泌异常造成的脂质层异常可能是翼状胬肉发病的直接因素。



  • 上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 下篇文章人异体角膜缘组织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免疫学研究
  • 文章搜索:

    眼科专业学术会议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角膜病(投)热点文章 □- 相关文章
    1. 小儿霰粒肿刮除术的护理体会 [阅读:3437]
    2. LASEK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阅读:2543]
    3. 糖尿病患者角膜知觉检测和共聚焦显微镜检查 [阅读:2119]
    4. 角膜异常眼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 [阅读:1712]
    5. 羊膜抑制兔角膜成纤维细胞凋亡及其TGF—... [阅读:1611]
    三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疗效分析
    翼状胬肉切除行角膜缘干细胞连同蒂状结膜瓣滑行旋转移植治疗
    翼状胬肉患者术前和术后泪液功能的临床研究
    单纯胬肉切除与自体角膜缘上皮联合球结膜移植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翼状胬肉颈部角膜缘干细胞的病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