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应用微型角膜刀行显微板层角膜切除术治疗浅层角膜病变的可行性,并全面观察术后的角膜创伤愈合过程。方法20只新西兰大白兔均分为两组,右眼组用国产微型角膜刀切去130μm,左眼组切去200μm,每组一半数量的手术眼用DTAF染色基质面损伤的胶原纤维,术后每日裂隙灯观察并记录角膜的上皮的愈合时间,术后3天,2周,1月,3月评估Haze的等级和检测角膜屈光度的改变,同期随机处死兔子,取角膜标本进行透射电镜、常规HE、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并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层间新生胶原纤维的情况。结果 130μm组平均上皮化时间为6.50天,200μm 组的平均上皮化时间为13.95天,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术后2周起,各时间点两组haze差异均有显著意义,130μm组haze明显轻于200μm 组,200μm组术后1月、3月的haze程度,与上皮愈合时间存在显著正相关。130μm组术后不同时间与术前相比,角膜屈光度降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200μm组术后3月与术前相比,角膜屈光度差异无显著意义(P=0.08)。严重的haze在组织学上与增生的角膜基质细胞和紊乱的新生胶原纤维相对应。两组在术后2周~3月的时间中上皮细胞全层均有较强的表达,但130μm右眼组前基质细胞不表达或表达很弱,而200μm组浅基质细胞有较强的mmp-2的表达。结论 微型角膜刀辅助浅层显微板层角膜切除术是一种去除前基质病变的有效方法,术后的角膜创伤愈合反应类似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但切除过多的基质可引起严重的haze, haze 的形成与上皮延迟愈合、基质细胞的增生和新生胶原纤维的紊乱有关,mmp-2参与了角膜创伤愈合的修复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