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眼眶海绵状血管瘤是眼眶内较常见的肿瘤,明确肿瘤位置、组织学特性并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我们对MRI、CT、B超三种检查手段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定位诊断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方法 收集我院1992年~2002年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B超、CT、MRI检查资料的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病例,共50例。结果 MRI、CT、B超检查的定性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2%、70%、92%;定位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86%、76%。40例行MR动态增强扫描,37例(92.5%)呈“渐进性增强”;22例CT动态增强扫描,16例(72.7%)呈“渐进性增强”。讨论 B超对眼眶海绵状血管瘤的定性诊断具有特殊作用,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圆滑而整齐的规则肿块,内回声密集均匀,声衰减少,部分伴有轻度可压缩性;但B超的定位能力差。MRI、CT均有助于肿瘤准确定位,“渐进性强化”征象是诊断海绵状血管瘤的特异性征象,MRI显示此征象具有明显优越性。典型CT图象表现为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楚、表面较光滑的中等密度实质性软组织影;动态增强扫描可呈“渐进性增强”。MRI检查表现为类圆形、椭圆形或分叶状占位性病变,边界光整,密度均匀,T1WI与眼外肌相比呈等信号或略低信号,T2WI与眼外肌相比呈高信号,与玻璃体信号相等,信号均匀;MRI检查可明确肿瘤与视神经、肌肉等正常组织的关系;MR动态增强扫描可呈“渐进性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