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国内自动视野检查临床研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方法:详细地复习了1990-2002年间在国内正式刊物上公开发表的涉及自动视野检查方面的临床研究论著35篇,结合国内外相关资料及笔者自身的视野检查经验,对上述论著的方法学,统计学等诸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结果:通过分析,发现前述论著中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MS(平均光敏感度)与年龄相关,一些研究中对不同人群MS的比较可能会导致不准确的结论;2,MS,MD是综合全部检查位点阈值的统计量,并且存在一定的波动性,因此对关于MS,MD等视野指数作出的统计学差异判断,不应等同于临床视野判断;3,大多数研究未考虑学习效应对视野结果的影响;某些可能需要随访才能得出比较可靠的结果的研究,未予随访,因而研究结果缺乏足够的可信性;4,大多数研究采用的统计学分析为t检验,卡方检验,但未见对统计量的分布类型作正态分布检验,然而对于非正态分布的资料来说,以上统计学方法是不合适的;5,关于自动视野计与手动视野计,各种自动视野计之间,以及同种视野计不同型号之间结果的比较,对各种因素可能产生的误差的考虑较少;6,一些研究摒弃了假阴性反应率较高(因而检查的可靠性较差)的检查结果,可能会影响到对中重度缺损患者视野的评价。
结论:应重新评估各种因素对自动视野检查临床研究的可能影响,以进一步提高此类研究的准确性,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