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通过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弥漫怀板层角膜炎的临床及共焦显微镜检查,了解弥漫性板层角膜炎的临床病理学改变,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对:ASIK术后弥漫性板层角膜炎患者25例(I-Ⅳ期),分别于术后3 天、7天及1个月进行裂隙灯显微镜和共焦显微镜检查。结果:共焦显微镜检查所见I期及II期弥漫发生板层角膜炎的典型表现出现在术后3天,表现为角膜板层切口前基质内大量大小约12—20μm的圆形或卵圆形细胞,反光较强,细胞内可见偏心的高反光的核和低反光的细胞内结构。这些细胞或散在分布,或排列成行。层间则可见大量小的直径约8-12μm的圆形细胞,强反光,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多聚集成簇或排列成行。术后7天上述细胞几乎消失。Ⅲ期DLK除了表现为前基质中浓密的细胞浸润外,还可看到层间无定形的高反光物质较明显,且恢复较慢,术后7天仍可看到少量细胞浸润。2周后逐渐消失。Ⅳ期DLK则表现为术后5-6天出现了基质水肿和溶解,术后1个月恢复,但层间可见大量瘢痕样高反光物及角瓣的全野皱褶。结论:弥漫性板层角膜炎是LASIK想方设术后角膜层间非感染性的炎症反应,其典型病理改变为角膜层间的炎性细胞浸润,是多种病因通过内源 性途径和外源性途径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