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会议投稿查询 | 综合信息报道 | 在线注册查询
|您的位置>>会议投稿查询>>视光学(投)>>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调节反应研究[基础研究] 发送给好友  发表评论,已评论0次   阅读:789次 关键词:近视性屈光参差

 
   [作者]: 阎静 徐丹 瞿佳 吕帆 [单位或文章来源]: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325003 [加入时间]:2003/8/14 [稿件录用方式]: 第四会场发言322
  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调节反应研究   
打印文档
  文字 背景 字号 保存设置   人气指数:789   


目的:
前人所做的研究表明,近视眼表现为调节滞后过多、调节反应/刺激函数的坡度较低等异常眼动参数。对于这些参数的变化是否作为近视发生和发展的扳机点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多数研究主要针对已发生近视的人群,对于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的调节和辐辏变化反应尚无充足资料。本研究将针对近视性屈光参差者,研究调节滞后、调节反应/调节刺激曲线(AR/AS Curve)线性部分的坡度、调节幅度等眼动参数与近视性屈光参差状态之间的关系。分析在开环、闭环状态下屈光参差者调节反应/刺激曲线与正视眼之间的差别。

方法:
(1) 选取样本:40名志愿者参与本实验,年龄介于18至31岁之间,其中正视者20人,等效球镜度介于+0.37Dto-0.25D之间,20名近视性屈光参差者两眼球镜度差别大于2.50D,小于7.00D,散光小于1.00D,排除眼疾与视功能异常,用角膜接触镜全矫屈光不正。
(2) 采取问卷的形式收集基本信息:基本信息包括:受试者年龄、性别、习惯戴镜方式、有无角膜接触镜戴用史、有无外伤史等等。
(3) 调节与辐辏有关参数的主观测量:A Von Grafe 方法测量远隐斜;B 融象性交叉圆柱镜法(Fusion Crosss Cylinder, FCC);测量调节滞后(Lag of Accommodation);C 移近法(Push-up Test)测量双眼调节幅度(Amplitude of Accommodation, AMP);D 正相对调节(PRA)测量。
(4) 开环、闭环条件下调节反应的客观测量:用WV-500双目自动验光仪(精工,日本)客观检测被检眼的屈光不正以及调节反应。设置四个调节刺激,即1D、2D、3D、4D,测量各刺激所产生的调节反应。视标为一黑白相间的扇形,对眼睛的张角始终为10度。开环状态下的测量:用一仅可透过仪器测量用红外光的滤光片打开辐辏环。对于每一调节需求,分别测量注视眼及感应眼的调节反应。闭环态下的测量:双眼注视屏幕分别测量双眼的调节反应。
(5) 分析方法:AR为Y轴,AS为X轴,求1D到4D的线性回归线,得出每种情况的AR/AS曲线及其线性部分的坡度。调节滞后等于调节反应值减去调节刺激值。统计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同组之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两组之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正视眼与屈光参差双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1) AR/AS函数坡度:
①正视者双眼之间AR/AS坡度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在开环、闭环两条件下,坡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93635和0.81005。
②屈光参差者两眼之间AR/AS坡度差别也没有统计意义(P>0.05),但低于正视眼的调节坡度。在开环、闭环两条件下,坡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7545和0.8045。尽管两组之间表示AR/AS坡度的回归线斜率平均值之间没有统计性差别,但是对于各个刺激水平,屈光参差组AR/AS的比值变异很大。特别是在开环条件下,高度数眼对于2D的调节刺激,调节反应普遍很小。正视组没有此现象,对于各个刺激水平,AR、AS比值恒定。
(2) 客观调节滞后量:
在闭环条件下,屈光参差者高度数眼调节滞后量最大。其次是低度数眼、正视眼。在3D、4D刺激水平。屈光参差组高度数眼与正视眼滞后量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环条件下,三者滞后量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在感应眼条件下,对于低刺激水平,屈光参差高度数眼调节反应较精确,但对于1D以上刺激水平,高度数眼表现出明显的调节滞后,对于2D刺激水平,高度数眼与正视眼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主观调节参数:
①用FCC方法检查,屈光参差者高度数眼表现出明显的调节滞后(P<0.01)。
②屈光参差者高度数眼有更低的正相对性调节(P<0.05)。
结论:
(1) 正视眼、近视性屈光参差眼都存在调节滞后。但滞后的量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
(2) 屈光参差者高度数眼在闭环条件下表现为较高的调节滞后。
(3) 屈光参差者调节反应/调节刺激坡度较低、正相对性调节较小。
(4) 屈光参差者对于各种水平的调节刺激,调节反应不一。
(5) 近视性屈光参差的发生发展与低ACG导致的大调节滞后有关。

关键词:
近视性屈光参差 调节 模糊近工作



  • 上篇文章:已经没有了
  • 下篇文章高度近视眼周边视网膜光敏感度的状态分布初步研究
  • 文章搜索:

    眼科专业学术会议网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 视光学(投)热点文章 □- 相关文章
    1. 成人眼屈光面光学特性的演变与正视的探讨 [阅读:2616]
    2. 高度近视白内障并低视力超乳术后视力分析 [阅读:2509]
    3. 闭路式OPL视力检测系统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阅读:2489]
    4. 人眼波前像差测量表示及矫正的研究和应用 [阅读:2240]
    5. 改良法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动物模型的建立 [阅读:2021]
    近视性屈光参差者双眼调节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