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0届全国会 >> 角膜结膜及泪器病10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小切口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的动物实验         
小切口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的动物实验
作者:张朝然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眼耳鼻喉科医院 点击数:1150 更新时间:2005/5/30 16:10:07
目的:通过动物试验掌握手术方法,观察术后角膜创伤愈合过程。方法:豚鼠45只,分为受体组30只(30眼),供体组15只(30眼),进行同种异体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右眼为术眼,以左眼正常角膜作组织病理学对照。于术后1周,2周,1月,2月,3月,4月分别处死2只裂隙灯下角膜透明的豚鼠,取双眼角膜组织。进行内皮细胞茜素红染色,HE和/或PAS染色后光镜检查,角膜基质内细胞计数及免疫组化检查。结果:共有22只眼术后角膜恢复透明,手术成功率为73.3%。成功组角膜内皮细胞经茜素红染色后显示植片上内皮细胞形态及排列正常。在植床与植片间存在环形的内皮细胞异形带。术后早期可见到在角膜板层分离的径路上,基质内细胞明显增多。植床与植片的交接处,后板层胶原纤维及后弹力层中断,后者的残端卷起。交接处的空隙由结构紊乱,细胞成分较多的组织填充。而板层界面上胶排列整齐。新生的后弹力层于术后1个月时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植床与植片交接处组织的结构近似角膜板层的胶原排列,细胞成分减少。术后3-4个月时,后弹力层和后板层连续性恢复。术后基质内细胞数增加,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细胞数量增加的同时,角膜细胞的形态亦发生改变,并有肌纤维母细胞出现,即表达Actin的细胞。免疫组化检查显示肌纤维母细胞于术后1周时出现,术后3个月时基本消失,且仅仅出现在植床与植片的连接处。结论:影响小切口深板层角膜内皮移植手术成功的主要因素是植片与植床大小、形状的匹配及移植贴附过程。纤维化的愈合方式见于植床与植片的连接处。
会议投稿录入:salome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