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6届全国会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病毒性结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
病毒性结膜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潘志强 文章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点击数:697 更新时间:2011/9/13
结膜炎(conjunctivitis)是最常见的眼部疾病之一,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分为细菌性、病毒性、衣原体性和免疫相关性结膜炎等,其中病毒性结膜炎(viral conjunctivitis)因发病率高、缺乏有效的药物治疗而受到关注。病毒性结膜炎按其发病缓急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病毒性结膜炎以急性滤泡性结膜炎为主要表现,包括流行性角结膜炎(epidemic keratoconjunctivitis;EKC)、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Epidemic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EHC)、咽结膜热(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PCF)、单纯疱疹病毒性结膜炎(Herpes simplex virus conjunctivitis)等。其中最常见的是EKC,其致病病原体一般认为主要由腺病毒(Adenovirus;Ad)、肠道病毒(特别是柯萨奇病毒A(Coxsackie virus A;CV-A)、新型肠道病毒70型(Enterovirus70;EV70))等病毒所引起。慢性结膜炎包括传染性软疣性睑结膜炎、水痘、带状疱疹性睑结膜炎等。结膜充血和分泌物增多是各种类型的结膜炎所共有的两个基本特征。本病具有自限性,发病年龄愈小,症状愈轻,病程也较短,痊愈后一般对视力无大影响。但也有不少由病毒性结膜炎转变为角膜炎、角膜溃疡或致盲的病例。
为了有效地防止疾病的传播和爆发性流行,快速的诊断致病病原体是必要的。诊断本病一般并不困难,但要鉴别致病病毒则主要依靠细胞培养分离病毒、分子生物学的PCR-RFLP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和血清学法。尽管有认为病毒性结膜炎有“自限性”,因此不需特殊治疗。但临床观察在长达2-3周的病程中,患者因不适多次就诊,具有极强的传染性,为缩短病程,减轻症状,减少角膜病变的发生,终止其在家庭和社会上的传播,应积极治疗,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局部治疗包括发病后不要遮盖患眼,冲洗结膜囊,局部用抗病毒滴眼液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阿糖腺苷、环胞苷;有的则对RNA型病毒也有作用,如三氮唑核苷等。免疫促进剂 (immunopotentiator)如干扰素及其诱生物、左旋咪唑、担子菌类多糖等是近几年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有良好疗效,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steroid)能促使炎症部位活化T细胞减少,抑制IL-2及其它细胞因子的产生,一般在角膜下浸润者可以应用低浓度、低剂量激素,控制非特异性炎症,有利于角结膜的修复,一旦炎症控制就应该停用激素。细胞培养中证实,微量类固醇并不增强病毒对细胞的感染,也不会降低抗病毒药的抗病毒活性,治疗效果较好。其他治疗包括超声雾化治疗法、物理治疗等。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