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应用结合了OCT和角膜地形图原理的Visante OMNI研究飞秒激光LASIK(FS-LASIK)、上皮刀辅助的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镶磨术(Epi-LASIK)、前弹力层下准分子激光角膜磨镶术(SBK)术后早期的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情况。
方法 选取进行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连续病例55例,其中FS-LASIK组16例31眼,Epi-LASIK组18例36眼,SBK组21例41眼。术前、术后1d(Epi-LASIK组术后3d)、1周、1个月分别由同一医师应用Visante OMNI采集患者的角膜后表面水平和垂直子午线上距离角膜顶点1.02mm,2.99mm,3.01mm以及角膜顶点共13个点的角膜后表面高度。统计方法为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SBK组术后不同时间较术前的变化最小,Epi-LASIK术后3d,1w较术前变化较大,到1个月时大致恢复到术前水平,FS-LASIK组的变化居于两者之间,四个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前和术后1个月,三组手术方式的差异较小;术后1d(Epi-LASIK术后3d)、1周,三组手术方式的差异较术前及术后1个月较大,三种不同手术方式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FS-LASIK、Epi-LASIK、SBK三种准分子激光手术术后早期中央区和旁中央区的角膜后表面高度发生了微小的变化,且随时间变化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但在统计学上无明显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