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6届全国会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Cirrus 4000 FD-OCT对黄斑区细胞内水肿的随访观察           ★★★
Cirrus 4000 FD-OCT对黄斑区细胞内水肿的随访观察
作者:张炯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理想眼科医院眼科 点击数:333 更新时间:2011/9/13

目的 应用新型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FD-OCT Cirrus 4000)检查黄斑区细胞内水肿的形态,观察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光感受器层及其内外节连接带的图像特征,研究其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
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经荧光血管造影诊断为视网膜动脉阻塞的黄斑区细胞内水肿的患者61例,年龄从9-82岁,平均年龄57.4岁,性别无差异。应用新型的具有C-scan的15层检测功能的Cirrus-4000 FD-OCT,对黄斑区1.5mm及其周围1mm外径进行扫描,记录神经节细胞层(GCL)、内核层(INL)、光感受器层(rods and cones)及其内外节连接带(IS/OS)及平均视网膜厚度(AT)。同时进行眼部常规检查、NCT、BCVA等检查。连续三次随访时间分别于一周后、两周后、一月后。
结果 C-scan OCT扫描结果发现黄斑区形态特征如下:1. 山谷样(见图1),5例(检出率为8.2%),黄斑生理凹陷尚存,变锐变狭小,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的层次依稀可辨,光感受器层反射降低增厚,IS/OS光带局部中断。黄斑周围视网膜内5层强反射,呈水肿形态改变。三次随访,水肿最终消失,视网膜轻度萎缩(AT:103.51+-16.2)um,BCVA=0.3-0.4。2. 金字塔窗样(见图2),52例(检出率为85.3%) ,黄斑生理凹陷消失,隆起呈现囊样改变, 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光感受器层界限不明确,IS/OS光带缺损达(4.37+-1.21)mm;三次随访,最终视网膜较前明显的萎缩(AT:73.11+-14.2)um,BCVA=0.15-0.2。 3. 菌型(见图3),4例(检出率为6.5%)黄斑隆起呈现高原样改变,神经节细胞层、内核层、光感受器层严重受损,混乱不清;IS/OS光带缺损扫描直径达(4.57+-1.21=3.5mm)。三次随访,最终视网膜重度萎缩(AT:12.11+-7.2)um; BCVA=NLP-0.01。以上观察显示,萎缩程度与视力呈负相关。
结论 黄斑区细胞内水肿的患者预后普遍不佳(检出率为85.3+6.5%),其OCT的特征表现在三级神经元,即神经节细胞、双极细胞和感受器细胞可同时出现水肿,而后萎缩,而且多级视神经元同时受损越严重,BCVA就会越差,视力损害就越明显。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