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比较新分类系统下原发性房角关闭(primary angle closure, PAC)的两种不同表现类型:急性房角关闭(APAC)与慢性房角关闭(CPAC)对周边虹膜切除术的长期效果。
方法 对2005年-2006年在我院行周边虹膜切除术的48例(48眼)APAC和76例(76眼)CPAC进行对比分析。观察眼压变化、房角粘连范围以及视神经损害的进展情况。
结果 APAC和CPAC的平均观察时间分别为(52.3±1.4)个月和(54.2±1.6)个月,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眼压增高率(随访过程中眼压>21mmHg用或不用降眼压药物)APAC组(35.4%)显著高于CPAC组(25.0%)(P<0.05)。房角粘连进展率APAC组(33.3%)显著高于CPAC组(23.7%)(P<0.05)。PAC发展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的疾病进展率,APAC组(33.3%)明显高于CPAC组(22.4%),两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ISGEO分类系统下的PAC的急性与慢性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其虹膜周切术后的疾病转归仍存在明显差异,提示房角关闭在明显的虹膜周切口存在下仍存在不同的进展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