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6届全国会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应用UBM量化观察急性前葡萄膜炎治疗前后眼前节结构变化           ★★★
应用UBM量化观察急性前葡萄膜炎治疗前后眼前节结构变化
作者:黄玉宜 文章来源: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 点击数:338 更新时间:2011/9/13

目的 观察急性前葡萄膜炎治疗前和治疗后眼前节的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扫描图像特点,评价UBM在急性前葡萄膜炎病程发展及治疗效果观察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方法 收集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年龄20岁~54岁,36.00±9.32)25人,均单眼发病,就诊时间在发病5天内。炎症程度为中-重度。患者对侧健眼(25例25只)作为自身对照组,患者于激素治疗前和激素治疗结束时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采集双眼的图片,测量房角开放角度 (AA500)和房角开放距离(AOD500) [1]、睫状体厚度(T)等参数,观察前房、后房、虹膜、睫状体、玻璃体前段及房角改变情况。选择性别、年龄均与之匹配的25例正常人群作为正常对照组。UBM均由同一个医生进行操作,另一个医生进行数据测量。采用SPSS13.0软件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果 1、急性前葡萄膜炎发病初各个象限的房角开放度(AA500),房角开放距离(AOD500)均大于对侧正常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炎症逐渐消退,于4~5周左右房角开放度(AA500),房角开放距离(AOD500)较治疗前减小(p<0.05),和对侧正常眼比较无明显差异(p >0.05)。2、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的上、下、鼻、颞四个象限的睫状体厚度均分别大于对侧正常眼。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炎症逐渐消退,于4~5周左右,各象限的睫状体厚度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其厚度和对侧正常眼相比无明显差异(p >0.05)。4~5周左右,前房、睫状体、后房、玻璃体基底部的炎性反应消退。
结论 UBM可客观揭示急性前葡萄膜炎患者治疗前后眼前节结构的变化规律,即随着炎症的控制,AAU的睫状体厚度、房角开放度、房角开放距离均呈减小趋势,于4~5周左右恢复至正常。UBM为急性前葡萄膜炎病程发展及治疗效果的观察提供重要信息。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