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特异性小干扰RNA(siRNA )重组质粒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HIF-1α表达的影响。
方法 构建HIF-1α特异性siRNA重组质粒。选择SD大鼠10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21只)和糖尿病组(79只),糖尿病大鼠组又随机分成对照组、空载体组和基因治疗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大鼠模型,FITC-Dextran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证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成功后,向空载体组玻璃体腔注射空载体质粒,基因治疗组玻璃体腔注射HIF-1α特异性siRNA重组质粒,注药后24、48及72小时实时荧光PCR检测各组间HIF-1αmRNA的表达水平,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IF-1α蛋白质的表达差异。
结果 FITC-Dextran荧光造影视网膜铺片显示糖尿病组视网膜中出现无灌注区,伴荧光渗漏,证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制作成功。实时荧光PCR结果显示,任一时间点空载体组和对照组视网膜HIF-1αmRNA表达较正常组明显上调,基因治疗组视网膜组织中HIF-1αmRNA较对照组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治疗组不同时间点视网膜HIF-1α mRNA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F=9.437,P=0.002)。玻璃体腔注射HIF-1α siRNA 48小时及72小时后视网膜HIF-1α mRNA表达较注射24小时后明显减少(P<0.05),注射72小时后较注射48小时后视网膜HIF-1α mRNA表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749)。HIF-1α siRNA干扰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的抑制效率分别为32.59%、46.92%和52.28%。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正常组HIF-1α蛋白有少量表达,对照组和空载体组在神经节细胞层有阳性表达,基因治疗组阳性表达较对照组减少。糖尿病组玻璃体腔注射HIF-1αsiRNA 48小时及72小时后视网膜HIF-1α表达较24小时明显减少(P<0.05),注射72小时后较注射48小时后视网膜HIF-1α表达减少,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HIF-1α特异性干扰RNA转染视网膜,降低了糖尿病大鼠视网膜HIF-1α的表达,从而有望抑制其靶基因VEGF等促进血管新生因子的表达,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成为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一种新的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