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16届全国会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近视性牵引性黄斑病变的临床分析、           ★★★
近视性牵引性黄斑病变的临床分析、
作者:朱睿玲 文章来源:爱尔眼科医院集团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准分子科室 点击数:370 更新时间:2011/9/13

目的 通过分析近视性牵引性黄斑病变(MyopicTraction Maculopathy,MTM)的临床特点,初步探讨手术时机,并观察曲安奈德在近视性牵引性黄斑病变玻璃体切割手术中的辅助意义。
方法 观察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MTM患者50例54眼。研究对象分为E组(20眼):即MTM的较早期阶段(板层黄斑裂孔、无裂孔的视网膜浅脱离);H组(34眼):即MTM的最高级阶段(高度近视黄斑裂孔、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所有患者均行标准三通道经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或联合曲安奈德辅助的内界膜剥除术。比较两组手术前后最佳矫正视力、黄斑形态及视网膜复位情况。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6到12个月。
结果 所有患者术中均无医源性视网膜裂孔的发生。1、术后视力改善E组100%(20/20),H组67.6%(23/34),术后视力改善E组显著优于H组(P=0.000)。2、术后黄斑结构恢复:裂孔消失且未见色素上皮裸露,E组20眼,H组6眼;黄斑中心仍有组织缺损但其周围视网膜复位,E组0眼,H组24眼;黄斑裂孔存在伴视网膜脱离E组0眼,H组4眼。术后黄斑结构恢复E组显著优于H组(P=0.000)。3、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术后视网膜平复及视网膜下液吸收,E组20眼,H组30眼,视网膜未平复或视网膜下液未吸 收,E组0眼,H组4眼。术后视网膜复位情况两组间无显著区别。
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治疗MTM的有效手术方法,其手术时机应早于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形成,曲安奈德辅助的内界膜剥除术有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避免了一些并发症的发生。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