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分析基础麻醉在婴幼儿鼻泪管探通中的价值,探讨婴儿鼻泪管阻塞的理想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8-2010年诊治的6个月-18个月龄400例婴儿鼻泪管探通治疗结果,同时对比分析600例因各种原因而行表面麻醉下探通治疗的结果。基础麻醉下探通具体过程:氯胺酮基础麻醉后,以泪点扩张器扩张上泪小点,以6号注水探针(苏州明仁)插入上泪小管,即冲洗储留物或脓液等至反流液澄清。探针轻柔转动滑进泪囊区,抽吸检查无明显储留物后,探针向鼻泪管方向寻求突破。此时若泪道全程通畅,抽吸无太大阻力并易见气泡。表面麻醉下探通方法:自上泪小点或下泪小点进探针(针型同上),依常规探针滑入泪囊区后冲洗毕储留物和脓液,向鼻泪管方向探通,获突破感后冲洗,鼻咽部有液体外溢或有明显吞咽动作提示探通成功。结果判定:治愈:无流泪症状,冲洗通畅;好转:偶有流泪,冲洗基本通畅;无效:仍有流泪或溢脓,冲洗不通。
结果 1)基础麻醉下探通的患儿治愈好转391例,占97.75%,无效9例,占2.25%;表面麻醉下探通患儿治愈好转569例,占94.83%,无效31例占5.17%;2)表面麻醉下假道形成10例,发生率1.67%,而基础麻醉下假道形成仅1例,占0.25%;3)表面麻醉下探通出血发生23例,发生率3.83%;全麻下探通出血2例,发生率0.5%。
结论 1)两种方法探通比较,总治愈有效率基本相同,但基础麻醉下患儿较少痛苦,较少形成心理阴影。2)基础麻醉下行上泪小点探通较易进行,可有效保护承载较大引流作用的下泪小点。3)对部分束缚不易的患儿,基础麻醉下探通具有损伤小、假道形成少的优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