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没有公告

您现在的位置: 心灵之窗-眼科医生网 >> 眼科常识 >> 第9届全国会 >> 外伤及眼眶病9 >> 正文
专题栏目
更多内容
相关文章
更多内容
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中异常细胞外物质的研究         
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中异常细胞外物质的研究
作者:任晓霞 文章来源:山西省眼科医院 030002 点击数:1667 更新时间:2004/6/7
上睑下垂,即一眼或双眼上睑下垂至异常低的水平,遮盖角膜1/3以上,它的病因较多而且多变,包括神经源性,肌源性、机械性和退形性变。真正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原发性、持续性上睑下垂,出生不久即被发现,也不进展,是上睑下垂中最常见的形式。通常不仅外观受到影响,而且如果受累眼睑遮挡视轴,还可能发生弱视,所以必需进行及时、有效的手术矫正。 目前国内外仅有少数关于上睑下垂眼外肌的形态学研究,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这一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原发性提上睑肌缺陷造成的,包括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提上睑肌肌病。我们从对30例(43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组织标本的研究,看到其中有不同程度的肌纤维数目减少并伴有肌纤维化。更重要的是我们证实了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中有一种少见的细胞外物质,这种物质与提上睑肌的功能密切相关,进而可以对其病因进行研究. 材 料 与 方 法 1. 实验材料与分组 标本选自我院1997~2000年提上睑肌存档蜡块30例(43眼),均为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行提上睑肌缩短术切除之标本,其中男18例(26眼),女12例(17眼),年龄4~32岁.实验组按肌力大小分为轻、中、重3组,即:A组,肌力 4~8mm, 9例;B组, 肌力2~3mm, 9例;C组,肌力0~1mm,12例。对照组标本3例是从无眼睑疾患的病人尸解时切除的。 2. 实验方法 (1)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 (2)免疫组化SP法染色 (3)常规电镜处理观察 (4) 图象分析:采用空军总医院医学工程研究所研制的CMIAS-007真彩色全自动图象分析系统行图象分析。 结 果 1.光镜下所有30例(43眼)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提上睑肌的标本中,均有纤维性细胞外基质的增多,它们散布于孤立的肌纤维间或围绕于肌纤维束周围,同时伴随不同程度骨骼肌纤维数量的减少。这种物质具有淡粉色无定形的透明外观,既可表现为小的地图样,又可表现为成群的大致平行排列的束状带,它的直径与骨骼肌纤维相近。在较轻的病例看到肌纤维排列疏散,走行方向紊乱,间质中胶原纤维增多,水肿。较重的病例表现为肌纤维数目明显减少,走行呈旋涡状,间质中胶原纤维明显增多,水肿,肌浆内出现大量脂肪,空泡等。单独的纤维常常发现被包埋在纤维组织中,而不是局限于肌束中,肌纤维在横断面上呈相当圆的表现。没有在任何地方发现肌纤维膜核的聚集或骨骼肌坏死的特征,也没有炎症的表现。而对照组提上睑肌横纹肌纤维呈细长带状,平行排列成束,肌膜完整平滑,肌浆内充满胶原纤维,胶原纤维长轴与细胞长轴平行排列、密集,形成密集之纵纹。胶原纤维间显示清晰之明带与暗带,形成明暗交替的横纹。肌纤维内有多个细胞核,呈椭圆形,核膜清晰完整,核染色质均匀,核位于肌细胞之周边区。 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细胞外物质被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染为阳性,而Ⅰ、Ⅱ、Ⅳ、Ⅴ、Ⅵ和Ⅶ型胶原,肌动蛋白、肌球蛋白、肌凝蛋白和淀粉样P物质或A物质染色均为阴性。 3.用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外物质由平行排列的原纤维颗粒组成的纵向纤维构成,每一纤维由缠绕的细丝状物质组成,孤立的纤维直径较正常的胶原纤维大得多。 4.借助图象分析系统,定量检测各组提上睑肌组织细胞外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表达染色的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各组间两两比较均为 p<0.05。 讨 论 真正的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具有明显临床特征的疾病。尽管临床非常熟悉这个疾病,但很少有组织病理学方面的研究,对其潜在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知之甚少。大多数作者认为这种疾患是提上睑肌原发缺陷的结果,是一种肌病,这种疾病可能由提肌的发育不全引起。在我们的实验中看到由于提肌纤维化的明显特征,伴随骨骼肌纤维的成分减少,所以已提示此疾病代表肌萎缩的一种局部形式。我们的研究表明提肌的纤维化是明显特征,与目前公开发表的信息是一致的,纤维化的程度依病例的不同而不同,纤维组织的总量和骨骼肌纤维的数量有负相关关系,同时上睑下垂的程度和提肌作用的相关关系已被注意。 眼的异常细胞外物质的存在是一个不寻常的发现,与以前报道的任何异常细胞外基质成分或异常纤维结缔组织基质不同,在标准HE切片中,这些物质很容易被误认为是一种胶原纤维性的细胞外基质,通过对淀粉样成分的免疫组化染色阴性,排除了淀粉样物质的存在。由于其成束的排列,起初我们认为是肌纤维坏死的产物,然而对肌球胆白、肌凝蛋白、肌动蛋白染色阴性和在束状带周围缺乏炎性反应,我们也排除了这个可能性。还有一种可能是异常的纤维物质代表了变性的胶原纤维,而后者表现为变性的胶原纤维与正常的胶原纤维融合分布,我们的研究中没有看到这一表现,而且通过免疫组化证实异常物质的组成成分与邻近胶原基质明显不同,不象是胶原纤维结缔组织基质的一种变化形式。我们的研究表明这种物质有新的超微结构,显示了短粗、平行排列呈束带的特征。Isakasson报道“粗糙、透明条纹在先天性上睑下垂提上睑肌中很常见”,他可能已经看到了类似的物质,但他没有尝试对它的属性和特征进一步的解释。我们通过电镜观察发现粗糙束带包含纵形排列的纤维,由缠绕的细丝状物质组成。通过图像分析结果,我们看到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在各组间分布有显著差异(p<0.05),也就是二者与肌力呈负相关关系,即提上睑肌发生变性后产生了由Ⅲ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组成的多少不等的异常细胞外物质,进而使提上睑肌功能受到影响,肌力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由于其不定形的形态表现和包含有胶原成分,所以我们称之为“无定形胶原样物质”,可能是抗体在识别抗原时,激活肌内膜纤维母细胞而产生的胶原和纤维,是提肌在变性过程中肌细胞合成功能紊乱的一种表达方式。所以将提肌变性可导致先天性上睑下垂作为解释是最可靠的,而引起变性的机制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会议投稿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 上一篇会议投稿:

  • 下一篇会议投稿:
  • 【字体: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眼科医生网 眼科医生网版权所有 @ 1998-2012
    部分文章和资源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指出! 站长:毛进
    信息产业部备案
    *京ICP备180301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