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美洛昔康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作者:赵慧英  文章来源: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北京市眼科研究所  点击数1699  更新时间:2005/7/4 16:47:32  文章录入:yinxiaotan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美洛昔康对大鼠缝线诱导角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方法:用10-0角膜缝线作角膜浅基质层间断缝线,建立角膜新生血管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组1--组3给予每日结膜下注射美洛昔康 溶液0.05ml,浓度分别为0.625mg/ml、1.25mg/ml和5.0mg/ml,连续1周;组4为阳性对照组,给予每周2次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ml)0.05ml,连续2周;组5为阴性对照组,给予每日结膜下注射美洛昔康溶液溶剂0.05ml,连续1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缝线后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同时以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2mg/ml)0.05ml四次为阳性对照,美洛昔康溶剂0.05ml七次为阴性对照。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并记录不同时间点角膜新生血管生长情况。 结果:(1)缝线后第4天,角膜缘区角膜出现新生血管芽;之后新生血管向角膜中心生长,于第8天新生血管面积、密度及新生血管管径达到最高值;随后,新生血管面积、密度降低,管径变细。(2)美洛昔康各剂量组、地塞米松组角膜新生血管面积均明显低于相同时间点阴性对照组(p<0.05)。缝线后第5天,美洛昔康 1.25mg/ml、地塞米松分别可87%、98%地抑制角膜新生血管形成,第8天,抑制率分别为86%、84%;之后各时间点各剂量美洛昔康与地塞米松抑制作用为74%--80%。 结论:COX-2抑制剂美洛昔康局部应用对大鼠角膜新生血管有明显抑制作用,其中以美洛昔康1.25mg/ml抑制作用最强。早期美洛昔康抑制作用不及地塞米松,但后期抑制作用相同。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