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调节反应、张力性调节、调节幅度在斜弱视患者中的表达
作者:徐丹  吕…  文章来源: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医院325027  点击数2271  更新时间:2005/6/30 16:20:30  文章录入:aya610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本研究通过比较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弱视患者在治愈后,及非弱视正常者在不同的调节刺激水平的调节反应,张力性调节,调节反应/调节刺激曲线,以及调节幅度等参数,分析调节参数在斜弱视患者患者中的差异表达。方法 43个志愿者,包括12位对照者,19位屈光参差性弱视者,12位斜弱视经治愈者,精工-500测量在四个调节刺激水平(1D.2D.3D.4D)的调节反应、张力性调节,调节幅度用移近法测得。在获得的数据的基础上绘制调节反应/调节刺激曲线,并获得曲线的坡度。比较三组间的坡度,张力性调节水平,调节幅度等参数。结果 屈光性弱视组的AR/AS曲线坡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和原先弱视者 (p<0.05)。张力性调节和调节幅度在三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0.05).相对于对照组和原先弱视患者,屈光性弱视组在(1D,2D,3D)有较高的调节滞后虽然三组无显著差异。然而在较高的调节刺激水平如4D水平,屈光参差性弱视组有显著较低的调节反应 (P<0.05)。结论 在较高的调节刺激水平,屈光参差性弱视表现较低的调节反应,而视觉训练能增加调节反应/调节刺激的坡度,提高调节反应水平。屈光性弱视患者表现出的较高的调节滞后量反应了在弱视发生发展的早期伴随着中央视网膜区异常的视觉信息。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