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激光治疗前后视网膜功能的定量研究
作者:孙瑞雪  …  文章来源: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  点击数3132  更新时间:2005/6/29 22:25:20  文章录入:孙瑞雪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本研究利用mfERG技术检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激光治疗前后的视网膜功能,以探讨激光治疗对视网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1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合并黄斑水肿的病例,根据黄斑水肿的程度和范围分为局限性黄斑水肿、弥漫性黄斑水肿和囊样黄斑水肿。2 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查(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 mfERG):对本研究所有选择病例和对照组应用RETI Scan multifocal ERG Version 3.15系统进行后极部视网膜功能测定。测量视野为31°范围,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自内而外分为中心凹、黄斑区和黄斑外区三个区域。3 激光治疗:采用多波长氪离子激光机,应用氪黄激光行黄斑部局部光凝,局限性黄斑水肿采用直接光凝技术;弥漫性或囊样黄斑水肿采用格栅样光凝技术。4 术后随访:光凝治疗后分别于第1、3个月随访一次,检查患者的视力、眼前节、屈光间质及眼底。光凝治疗后第3个月复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多焦视网膜电图,必要时补充光凝。 结果:1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组多焦视网膜电图中心凹、黄斑区、黄斑外区a、b波的振幅密度与正常眼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中心凹、黄斑区a波潜伏期以及黄斑外区a、b波潜伏期与正常眼相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 中心凹处多焦视网膜电图a波振幅密度局限性黄斑水肿组与弥漫性黄斑水肿组和囊样黄斑水肿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b波振幅密度三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黄斑区a波振幅密度,局限性黄斑水肿组与弥漫性黄斑水肿组和囊样黄斑水肿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p<0.01);b波振幅密度局限性黄斑水肿组与弥漫性黄斑水肿组和囊样黄斑水肿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黄斑外区a波振幅密度局限性黄斑水肿组与囊样黄斑水肿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b波振幅密度,局限性黄斑水肿组与弥漫性黄斑水肿组和囊样黄斑水肿组间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中心凹、黄斑区和黄斑外区a、b波的潜伏期在三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3 激光治疗后中心凹处a、b波振幅密度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激光治疗后a波潜伏期缩短,与治疗前相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波振幅密度升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激光治疗后黄斑区a、b波潜伏期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激光治疗后黄斑外区a、b波潜伏期延长,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1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多焦视网膜电图表现为a、b波振幅密度下降,潜伏期延长,振幅密度比潜伏期敏感。2 激光光凝对视网膜功能的破坏作用不仅仅局限于黄斑区、黄斑外区也受到广泛的影响,表现为a、b波振幅密度下降及潜伏期延长。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