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曲安奈德治疗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机制研究
作者:邹红 黎蕾  文章来源: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眼科   200031  点击数1660  更新时间:2005/5/15 20:38:43  文章录入:sunny2006  责任编辑:毛进
【摘要】 目的 探讨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 TA)治疗实验性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的可能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48只,双眼均用。随机分成3组:A组单纯注射平衡盐液,B组建立模型后注射平衡盐液,C组建立模型后注射TA。即B、C两组RVO模型建立后,用30G的25μl微量注射器,进行大鼠玻璃体腔内注射,B组注射8μl的平衡盐液,C组注射8μl的TA(合0.32mg),A组直接注射等量的平衡盐液。观察B、C两组模型眼底情况,制定分级标准、进行评分并统计学分析。每组分别于玻璃体腔注射后第3天、5天、7天、14天随机处死4只大鼠取眼球。其中2只眼球制作石蜡切片,以用于HE染色和VEGF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免疫组化结果再进行图像定量分析;另外6只眼球取视网膜组织制成匀浆,取其上清液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VEGF和IL-6的含量。结果采用SAS 8.2 for Windows统计软件分析,各组间的比较采用多元方差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之间的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SNK法)。结果 在RVO的两组模型眼中,经TA注射组的眼底病变改善明显,与未经TA注射的模型组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图像定量分析和ELISA测定显示:在两组RVO模型眼中VEGF和IL-6的表达明显增加,与空白组相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并且,在TA注射组中VEGF和IL-6的表达在各个时间点上均明显低于未经TA注射的模型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RVO模型眼中,经玻璃体腔内注射TA后,眼底病变明显改善,并且视网膜组织中VEGF和IL-6的表达显著下降。提示VEGF和IL-6在RVO模型的眼底病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TA能明显改善RVO模型眼底病变的机制可能是通过TA下调了视网膜组织中VEGF和IL-6的表达。【关键词】 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动物模型;曲安奈德(T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6(IL-6)。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