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与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临床对比研究
作者:余敏斌 黄…  文章来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510060  点击数1586  更新时间:2004/6/15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 探讨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的疗效,比较眼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术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术的疗效差异。 方法 选择伴有无晶状体眼或人工晶状体眼的难治性青光眼47例51只眼行内窥镜下睫状体光凝手术(简称内窥镜组),选择各类难治性青光眼48例50只眼行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手术(简称外路组)。术后记录比较两组间视力、眼压、炎症反应、用药和并发症等情况。 结果 内窥镜组术前眼压44.6±11.6mmHg,术后第1个月眼压22.0±11.6mmHg,术后第3个月眼压17.6±11.6mmHg,术后第6个月眼压17.0±10.4mmHg,术后第12个月眼压15.6±5.6mmHg。外路组术前眼压37.5±10.6mmHg,术后第1个月眼压24.4±6.4mmHg,术后第3个月眼压21.4±5.9mmHg,术后第6个月眼压19.6±6.9mmHg,术后第12个月眼压21.6±5.6mmHg。两组比较,术后第1个月内窥镜组眼压下降50%,外路组下降21.9%(P<0.05);术后第3个月内窥镜组眼压下降61.3%,外路组下降40%(P<0.05);术后第6个月内窥镜组眼压下降61.3%,外路组下降26.8%(P<0.01);术后第12个月内窥镜组眼压下降58.2%,外路组下降42.1%(P<0.01)。术后第6个月内窥镜组加用降眼压药物1.07±1.44种,外路组加用降眼压药物2.03±1.30种,差别具有显著意义。术后第6个月内窥镜组手术成功率为66.7%,外路组手术成功率为48%,差异具有显著意义。术后第3个月内窥镜组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与外路组比较,手术前后的视力变化无差异。内窥镜组的并发症主要为术后早期高眼压(19.6%)、术后前房出血(5.8%)以及切口渗漏(3.9%),外路组的并发症主要为术后早期高眼压(40%)、严重的眼内反应(36%)、术后前房出血(32%)以及脉络膜脱离(10%)。两组比较,内窥镜组术后早期高眼压、脉络膜脱离以及前房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外路组,差别具有显著意义。结论 内窥镜睫状体光凝术降压效果确切,与经巩膜睫状体光凝手术相比较,其中远期降压效果强,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一种新的有效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