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OCT辅助下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患者硅油取出术风险评估
作者:王方  文章来源: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眼科  点击数434  更新时间:2011/9/13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高度近视眼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黄斑部病变是高度近视眼威胁视力的主要并发症,其中以黄斑裂孔最为突出。目前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经典治疗是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眼内填充物主要是长效气体和传统硅油。对于硅油填充眼,多数情况下需要在手术后一定时间内取出眼内硅油,以防止硅油本身产生的眼组织并发症。临床上,严重后巩膜葡萄肿的黄斑裂孔、黄斑裂孔面积在1/3PD以上以及脉络膜严重萎缩的“白裂孔”常应用硅油作为术后眼内填充物,这类裂孔愈合率低,且容易复发。
伴随OCT技术的应用,取硅油术前进行OCT评估成为临床上常规的无创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让医生和患者本人了解黄斑裂孔愈合的状态,指导制定手术方案。一些OCT显示硅油下裂孔愈合的黄斑裂孔,取油术后仍然出现裂孔复发。
本研究利用OCT较强的计算机数字化功能,分别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黄斑裂孔指数测定、黄斑裂孔下的脉络膜厚度和黄斑区外视网膜结构观察4个指标评估以硅油作为眼内填充物的高度近视眼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硅油取出后复发的风险。通过前瞻性资料,建立一套帮助临床判断预后的指标。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