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943例共同性外斜视临床特点分析
作者:徐琳琳1 …  文章来源:山东省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 山东省青岛市江苏路16号 264003   点击数328  更新时间:2011/5/13 11:58:00  文章录入:毛进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了解共同性外斜视各类型分布的情况,及其与发病年龄对双眼视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943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的斜视类型、年龄及双眼视功能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①943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中,间歇性外斜视536例;恒定性外斜视307例;婴幼儿性外斜视47例;继发性外斜视53例。间歇性外斜视中基本型432例,外展过强型7例,集合不足型97例。②间歇性外斜视组融合、远近立体视存在例数均高于恒定型外斜视组和婴幼儿性外斜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而集合不足型对近立体视功能的影响要大于基本型,而对远立体视功能的影响要小于基本型,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年龄>12岁组,融合及近立体视存在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共同性外斜视各类型中,间歇性外斜视占首位。间歇性外斜视对双眼视功能影响最小。年龄在12岁之前者,双眼视功能保存率较高。 (徐琳琳现工作于山东省淄博市中心医院北院区眼科255031) 徐琳琳 YYY_login@163.com 13361405366 刘桂香 liugx7@126.com 13505329297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