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的诞生,离不开人们对光学知识的积累,离不开镜片材质的发展,离不开人们对眼镜的使用和依赖。眼镜的发明与发展不但反映出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还反映出人类文明的进步。眼镜不仅仅是一种生活用品,它还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眼镜文化随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会活动的需求而不断演变。眼镜起源于欧洲,最早的眼镜就是单片的放大镜(凸透镜),用来帮助老花眼者看近和阅读,大约发明于13世纪中期。眼镜从西方传入中国可能是在明朝中期(14-15世纪),随着西洋传教士和外商传入中国。马可波罗于13世纪曾描述过中国老人看字时戴着水晶石、石英等材质磨制成的镜片,并镶在龟壳内作镜框。我国最早论及眼镜的记载为明万历年间,但是眼镜的大量出现应是清朝初期,清代中叶眼镜已较为普及,各式具有文化内涵的眼镜盒也应运而生。还将眼镜盒穿绳带、垂流苏佩于腰间,如同玉佩、荷包。中国清代眼镜中,以白铜或玳瑁镜架、各式雕梁、各色水晶眼镜较为流行。如玳瑁有长寿吉祥之意,常佩可趋吉纳福避邪消灾;官帽雕梁有升官之意,二龙戏珠雕梁有太阳崇拜和龙崇拜之意;而对水晶中医认为有清心明目降压消炎之效。笔者根据老眼镜收藏探讨了中西方眼镜发展和眼镜文化的异同。介绍了从最早的单片眼镜到双片眼镜,从双片无腿无托到无腿额托眼镜,从夹鼻眼镜到有腿眼镜,从直腿眼镜到曲腿眼镜;并介绍了中西方老眼镜眼镜架的材质与设计、眼镜盒的材质与文化艺术,均透射出眼镜发展的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