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一个中国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家系的临床
作者:毛义建 周…  文章来源: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  点击数1111  更新时间:2007/6/1 14:48:50  文章录入:phinexi  责任编辑:毛进
目的:探讨一个携带ND1 G3460A突变汉族家系的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eber’s hereditary optic neuropathy,LHON)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筛选一个携带ND1 G3640A位点突变的三代汉族LHON家系,分析其临床表现,遗传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特点,并对先证者进行详细的眼科学检查和从全血提取线粒体基因组(mt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及测序技术检测mtDNA全序列。结果:该家系三位发病的母系成员为典型的LHON临床表现,先证者发病年龄为14岁。对mtDNA测序结果发现ND1 G3460A位点突变阳性,同时还发现了另外47个与剑桥标准参考序列不一样的碱基突变,该mtDNA属于亚洲单体型M7b2。在这所有的突变中,我们发现了2个比较有意义的突变ND5 T12811C和tRNAGlu A14693G,这2个位点都位于人,牛,鼠和爪蟾mtDNA高度保守的位点上,其他的碱基突变在进化上不保守。A14693G突变发生tRNAGlu中高度保守位点(T54)上,经过修饰的T54与tRNAs结构的形成和功能的稳定性有关。A14693G突变影响线粒体tRNAGlu的代谢和功能的稳定性,可能加重了由于原发性突变G3460A而导致的线粒体功能缺失。结论:该家系为典型的LHON家系,先证者mtDNA上携带的G3460A原发位点突变可导致LHON的发生,但并不是所有携带者都发生LHON。发生在ND5 T12811C和tRNAGlu A14693G的突变可能对该家系中母系成员的发病起修饰的作用。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